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東網光影:89年東隧通車 專營權去年屆滿

    201709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當年東隧私家車過海收費,只需10港元。
    1/11
    從前要過海,不如現在般有港鐵、巴士可選擇,只有乘船一途,不過自海底隧道落成,香港人要來往香港和九龍就方便多了。連接港島與九龍的海底隧道共有3條,當中最長的是連結港島鰂魚涌及九龍茶果嶺、全長2.2公里的東區海底隧道更是香港首條公路與鐵路兩用隧道。而這條隧道於89年9月正式開始了其服務港人的生涯。
    70年代,香港首條海底隧道─紅磡海底隧道啟用不久使用量便告飽和,政府開始着手研究興建第2條海底隧道,而計劃的便是現時每日平均有逾75000架次行駛的東隧。東隧當年以建造、營運及轉移模式興建,即政府將設施的興建及經營權授予一間公司,再於指定期限屆滿後收回,而在1986年8月6日中標、獲批30年專營權的,就是由中信泰富等公司組成的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
    得到專營權後約1個月,公司便開始了建造東隧的工程,9月的動工儀式由時任港督尤德爵士主持。工程進行順利,比預期中早了4個月完工,並定於1989年9月21日晚上10時30分正式通車。
    通車當日,時任港督衛奕信主持了通車儀式,其座駕於傍晚5時20分從港島東區鰂魚涌入口駛入東隧,10分鐘後抵達九龍茶果嶺出口,衝過一條紅、白、藍色相間的巨型綵帶,並在1號收費亭繳付10港元隧道費,成為東隧第1位使用者。衛奕信落車後檢閱了一群隧道管理員,並在紀念冊上簽名。
    離正式通車前大半小時,大批駕駛者已在東隧兩入口列隊,到了通車一刻,他們更響按以示歡迎。不過,通車後短短13分鐘,東隧就發生了第1宗交通意外,兩輛私家車在收費站前相撞,所幸的是無人受傷。
    同年11月9日,英國王儲查理斯訪港時為東隧主持了揭幕禮,更發表講話指規模如此龐大、複雜的隧道工程能比預期提早4個月完成,實屬驕人成績。
    轉眼間30年過去,專營權在2016年來到了盡頭,政府於8月7日凌晨正式接收隧道,但東隧仍繼續為市民服務。
    1986年9月,時任港督尤德爵士主持東區海底隧道動工儀式。
    時任港督衛奕信主持通車儀式,其座駕於傍晚5時30分通過東隧、抵達茶果嶺出口。
    第一輛通過東隧的私家車。
    1989年11月9日,英國皇儲查理斯訪港第一日,曾到東隧主持開幕儀式。
    1989年9月21日,東隧通車前的下午,工人仍在趕工安裝交通燈。
    衛奕信於1號收費亭繳付10港元隧道費,成為東隧第1位使用者。
    大批駕駛人士於正式通車前大半小時,在東隧兩入口列隊。
    觀塘部分路面於通車日仍未完成,需要趕工。
    檢閱隧道管理員後,衛奕信在紀念冊上簽名。
    通車後僅13分鐘,東隧就發生了第1宗交通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