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探射燈:北區道路工程無限拖 上班族日日坐車監

    201801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新界北區交通超負荷,繁忙時間屢現嚴重擠塞,又常發生交通意外。
    1/10
    新界北區交通近年頻頻爆煲,繁忙時間屢現嚴重交通擠塞,去年11月更在同日的4小時內發生11宗交通意外,惟運輸署在上水的改善工程最快需於今年中完成,餘下工程仍需於明年才陸續竣工, 不少打工仔每天仍要捱「坐車監」之苦。而北區引發的交通意外,元朗及沙田區同受牽連,引發大塞車。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在改善道路工程「無限拖」,亦不切合地區規劃,令塞車「無限輪迴」。
    東網記者日前現場所見,上水雞嶺及大頭嶺迴旋處於平日上午7至9時及下午5至7時的繁忙時間,經常出現嚴重交通擠塞,又常發生交通意外。根據運輸署數字,2016年全港道路交通意外以新界區佔最多,共8060宗,更有每年上升的趨勢。去年11月23日,北區就在4小時內發生11宗交通意外或事故,由下午4時塞至晚上8時後車龍始陸續消散,其中前往屯門的小巴,由上水總站駛至約300米外的雞嶺迴旋處,需用上約兩小時,甚至有市民難頂被困,決定在粉嶺公路冒險落車步行回家。
    北區塞車問題久遠,惟道路改善工程仍漫長。根據土木工程拓展署資料,掃管埔路(即雞嶺迴旋處)南行和寶石湖路(即大頭嶺迴旋處)南行增加行車線的工程、沙頭角公路介乎馬適路至萃雲路增設南行線的工程,以及在沙頭角道沿路近粉嶺北路口的改善工程,預計分別於今年年中及2019年第1季完成。
    「北區塞車呢個問題,隨便問一個北區街坊,都大把苦水。」北區區議員劉國勳指,大頭嶺迴旋處及雞嶺迴旋處的交通最為擠塞,但多年來,運輸署對上址卻未有較大改善,每遇到意外,便會出現連鎖反應。他建議於大頭嶺迴旋處增加一條支路通往元朗,以及興建橫跨雞嶺迴旋處連接掃管埔路兩端的行車天橋,徹底改善北區塞車問題。
    北區大塞車更會影響到大埔及沙田區一帶交通,新界東居民前往市區會使用獅子山隧道、大老山隧道、大埔道、尖山隧道、吐露港公路,其中一區塞車已可令其他道路出現連鎖反應。沙田區區議員黃宇翰指,現正向運輸署反映擴闊大埔公路,紓緩一帶交通。
    元朗區博愛迴旋處於2016年10月完成改善工程,增建行車道及支路,惟目前交通依舊繁忙,傍晚時分同樣出現塞車情況,甚至各車爭線的危險情景。去年4月就在該處發生3車相撞意外,區內交通癱瘓。元朗區區議員陸頌雄表示,博愛迴旋處改善工程完成後,交通略為改善,但元朗公路、十八鄉路等道路問題,運輸署卻未着力改善,影響到整個元朗區交通。
    運輸署回覆指,為改善北區多段道路的交通情況,實施了多項措施,包括完成博愛交匯處改善工程、於上水雞嶺迴旋處及大頭嶺迴旋處實施交通管理和擴闊大埔公路(沙田段)等。發言人補充,政府正研究發展新道路作分流,以配合北區長遠發展。
    上水大頭嶺迴旋處南行增加行車線的工程預計2019年第1季完成。
    元朗博愛迴旋處改善工程已完成,惟交通依舊繁忙,甚至出現各車爭線的危險情景。
    去年11月,北區在4小時內發生11宗交通意外,並出現大塞車。
    黃昏時段,大頭嶺迴旋處車龍不絕。
    吐露港公路沙田段經常擠塞,導致沙田市中心交通水洩不通。
    北區大塞車導致上水小巴總站擠滿數百名居民排隊等小巴。
    上水雞嶺迴旋處有不少大型車輛駛過,擠塞問題更為嚴重。
    劉國勳指,大頭嶺迴旋處及雞嶺迴旋處每遇到交通意外,令其他地區出現連鎖反應。
    陸頌雄表示,元朗區內細小街道及違泊問題影響迴旋處的運作,運輸署未有着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