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陸偉雄勸籲實習律師需識找方法減壓。(資料圖片)
24歲女見習律師昨晚疑因工作壓力爆煲墮樓亡,有業內人士指,一般初入行年輕人要承受的壓力極大。現時,一般學生需於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或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之院校,取得法學士或法學博士(JD)資格,並修讀法學專業證書或法律學深造證書課程,成功畢業後再獲律師行聘用,擔任實習律師「跟師父」,2年後表現良好,獲簽「師父信」並得高等法院認可後,方可正式成為執業律師。
據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出,實習期內,見習律師要負責的職務,主要視乎其律師行的業務範疇,但可以肯定的是工作量繁多,包括草擬法律文件,亦有機會要幫忙影印、派信,甚至幫師父買奶茶,可稱得上是「大打雜」。如實習期內表現未令師父滿意,又有機會要延長實習期,令成為律師之路更漫長。
事實上,成為執業律師後亦要擔心「有無律師樓請」,陸偉雄表示,粗略估計,平均每年有500個法律系畢業生投身業界,競爭力大,見習律師要在此突圍而出及「生存」,除要視乎能力外,亦要花上心思去經營,壓力極大。
倘有幸獲律師行聘請,即成為公司內的助理律師,但仍然是「打工仔」,當有一定年資而又獲賞識,有機會被邀請成為公司合夥人,共同經營該律師行,相信是一般律師的目標。不過,若能力不足或際遇不如人,與公司合夥人無緣,又無資金自立門戶,「即使做到老都只係助理律師」。陸偉雄呼籲初入行律師:「唔好一味掛住做,最緊要識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