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林黛嫚亦笑稱,若自己是考生,恐怕「只能低分掠過」。
1/3
中學文憑試(DSE)中文科筆試昨日(9日)開考,其中卷一閱讀能力乙部設有兩篇文章作考材,包括白話文《孤獨的理由》以及文言文《命解》。其中《孤獨的理由》的作者是台灣作家林黛嫚,林黛嫚昨晚在其個人社交網站Facebook發貼文表示:「《孤獨的理由》出了十二題,我略略看了,出題很靈活,很多題我自己都不知如何答」。她其後又留言笑說:「如果我是考生,大概只能低分掠過吧,呵呵。」
林黛嫚在貼文中表示,「結束一天的授課回到家,香港友人傳來訊息:『2018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 中文科筆試今日開考,乙部的閱讀理解的兩篇文章包括台灣作家林黛嫚《孤獨的理由》以及李翱的《命解》。』我打開附檔的試題,佔分百分之七十的這部份(分)《孤獨的理由》出了十二題,我略略看了,出題很靈活,很多題我自己都不知如何答,有空時再來試著答題」。有網民即留言回應說:「香港這邊出題時有走火入魔,見笑了...」
考評局在考核簡介中指出,《孤獨的理由》藉媳婦和家翁兩個孤獨的人,打開心窗接納對方的經歷,描繪了生存的孤獨感,並點出關懷才可以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礙。試題主要考核考生對文章主題、結構的掌握,對寫作手法的理解和認識;而作者對孤獨的探討也可以讓人們反思生存的意義。
廠商會中學中文科主任何慧微指,DSE中文科擬題時,未到文學賞析的層次,主要考核考生一般理解及前文後理的推敲能力,承認會與原文作者的想法有差距。她舉例指,在日常教學亦有學生質疑是否教師過分解讀篇章作者意思,將有關詞句解讀成「神來之筆」。她認為,中文卷一評卷時,考評局只提供參考答案,並沒有標準答案,強調該卷是考核學生的語文常識。
考評局回應稱,審題委員會在擬題時,獨立地按閱讀材料的文章內容來擬題及撰寫評卷參考,以考核考生的閱讀能力,包括理解、分析、感受、鑑賞、運用不同策略等。考生的答案只要能根據文本作答,言之成理,即可接受。

文憑試以《孤獨的理由》為考題,但連原作家林黛嫚亦被「考起」。(資料圖片/林黛嫚 fb)

林黛嫚貼文指,有關《孤獨的理由》出了12題,但很多題連自己都不知如何答,(林黛嫚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