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膳廚餘轉製肥料 小學生化身農夫讚好玩
201806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空中平台原本只有數張桌椅,現時搖身一變成綠油油的園圃。(李志湧攝)
路德會呂祥光小學去年九月參加綠領行動的「校園零廚餘」計劃,由一批高小學生擔任環保大使,這批小農夫要負責將午膳吃剩的廚餘製成肥料,該校的空中平台則化身園圃。一年將近,原本擺放幾張桌椅的平台變成綠油油的園圃,種植了白菜、番茄、南瓜等農作物,參加計劃的同學既學得環保及廚餘變肥料的知識,還覺得很好玩、有意義。
計劃開始時,學校挑選了三十二名小四至小六學生,他們輪流負責兩星期一次收集同學午膳吃剩的廚餘,並利用鏟子、夾、廚餘桶和發酵菌種等,小心翼翼地將可回收的食物倒進廚餘桶內,每鋪滿一層廚餘就加上一層菌種,待發酵約兩星期,便與泥土混合製成肥料。學校使用Bokashi廚餘回收系統,毋須用電,更低碳環保,不過需要約一個半月才完成程序。
擔任環保大使的周同學表示,剛開始時,覺得廚餘和發酵菌種「臭到嘔」,慢慢卻發現製作肥料很好玩,也認識了回收廚餘的重要性,不再抗拒。梁同學則稱,考試時壓力大,但將廚餘與泥土混合的過程很紓壓。莊同學亦稱明白收集廚餘非常辛苦,不但自己吃完食物不浪費,回家後亦會督促弟弟把飯吃完,減少廚餘。
該校去年才上任的校長黃綺華表示,教育局近年推動STEM教育(指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他們構思在學校設綠色園圃,在合作組織協助下成功。她希望學生不只從書本上學習,更能實踐環保生活,近一年過去,她樂見學生有不少轉變,亦會帶動家人勿浪費食物。行政及拓展主任朱敏婷指,初期約兩三班就可收滿一桶廚餘,後來十班才能收滿一桶,顯見廚餘量明顯減少,學校已將項目融入小四的常識科課程,實地教導學生植物生長過程和光合作用,讓學生分工合作,透過施肥、灌溉、收割、品嘗自己所種農作物,「一條龍」體驗綠色生活,學會珍惜食物。
綠領行動獲政府環保基金資助,在二○一七/一八至二○一八/一九學年間,於全港十七間中小學推行「校園零廚餘」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