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Dr.東:羊腩煲蛇羹易上火 中醫推介粥療養腎養生

    201812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吳子杰指粥療性質平和,幾乎適合任何體質人士。(鍾君容攝)
    1/6
    羊腩煲、蛇羹及老火湯是港人傳統寒冬補品,但上火食物非人人合適,進食過量反而加重脾胃負擔,愈補愈傷!其實冬天進補不一定要大魚大肉加名貴補品,有中醫師指冬天最適合粥療進補,簡單一碗散發清新米香的粥,健脾養胃,再搭配益腎食材或中藥,即可進補不上火。「冬至」將至,就由中醫師推介多款粥療補品,養腎養生。
    在中醫學角度,冬天五行屬水,對應腎臟,而腎是先天之本,負責滋養臟腑,腎虧損就易令外邪入侵。註冊中醫師吳子杰表示,冬天寒風刺骨,屬陰邪,最易傷陽氣,形成「腎陽虛」體質,出現畏冷、氣虛無力及腰酸膝軟,年紀大或體質差的人常中招,而經常吹冷氣的辦公室一族陽氣本已較弱,亦是高危一族。因此,冬天是養腎最好時節。
    黑色食物是「腎虧」救星,吳指黑芝麻、黑豆、黑棗、黑木耳及海參等黑色食物都有補腎功效,適合手腳冰冷或脫髮人士。雖然羊腩煲、蛇羹及老火湯性質溫熱,亦合補腎,但多吃會阻礙脾胃運化,造成消化不良,而且並非所有腎虛人士都合適,若屬「腎陰虛」會感潮熱、口乾及盜汗,再吃這些熱補食物只會火上加油,加劇陰虛。
    冬天想進補又擔心愈補愈傷,吳建議不妨試試簡單易製的粥療,因粥療性質平和,幾乎適合任何體質人士,而粥本身已有健脾養胃之效,加上易吸收,多吃也不怕「滯」。冬天尤其容易感冒,吃粥能補充流失水分,一碗熱騰騰的粥又可幫助排汗,加入薑或蔥白有助發散風寒。至於港人吃粥時喜歡配搭的腐乳或榨菜,鹽分太高,吳不建議多吃。
    要令白粥變成益腎養胃補品,吳建議加入黑色中藥材,如黃精及肉蓯蓉,兩者都有補腎功效,但由於較硬身不宜直接入粥,故可煎煮取汁後只將汁液加入粥裏。至於淮山、枸杞分別有養脾胃及養血功效,都是粥療最佳配搭。肉類就可選羊肉、牛肉或豬瘦肉。然而要注意,粥的升糖指數高,糖尿病人士不宜多吃。
    三款冬天益腎粥療:
    -黃精瘦肉粥
    材料:黃精20克、瘦肉80克、適量薑片、大米半杯至一杯
    做法:黃精洗淨後放入砂鍋用小火煎煮20分鐘取汁,再多煮一次取汁去渣備用。將大米放入鍋中,加入黃精汁、瘦肉碎及薑片,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至肉爛粥稠,加鹽調味。
    功效:寬中益氣,潤肺生津,益腎補精
    -枸杞羊肉粥
    材料:羊肉150克、枸杞子20克、肉蓯蓉20克、大米半杯至一杯
    做法:羊肉切片,肉蓯蓉切絲,煎煮取汁去渣。將肉蓯蓉汁、米、羊肉及枸杞子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後,改用小火煮至米爛成粥。
    功效:補腎助陽
    -山藥黃芪粥
    材料:乾淮山30克、黃芪20克、大米半杯至一杯
    做法:黃芪稍為浸泡,反覆煎煮兩次取汁去渣,每次20分鐘。乾淮山切小段,與黃芪汁、大米一起煲成粥,加糖及鹽適量。
    功效:補氣益肺、益脾胃,補腎
    註:材料以2人分量計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師吳子杰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
    簡單一碗清香米粥,已可健脾、益胃又養腎。
    山藥黃芪。
    黃精煲粥,寬中益氣。
    三款冬天益腎粥療。
    枸杞羊肉粥的部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