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中心飽和 三千噸廚餘恐「回歸」堆填區

201901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每日產生約三千公噸廚餘。
廚餘轉化為生物氣和堆肥環保化進程受阻,未來大部分廚餘倒往堆填區!香港工商廚餘因運送成本高,工商業界不主動送往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豬農又因豬瘟威脅,不收廚餘製造豬糧,本地廚餘「出路」愈來愈狹窄,更因為港府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每天只能處理二百噸廚餘,無法消化全港每日約三千多噸廚餘,多重打擊下,解決廚餘最終只能「回歸」堆填區,未能轉化而添加堆填區的壓力。環保署表示,會向工商界機構提供免費技術支援及員工培訓,以便業界將廚餘運送到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並確保過程符合指定衞生檢查標準。
按二○一七年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顯示,香港每日於堆填區棄置的廚餘達三千六百六十二公噸,佔都市固體廢物當中逾三成。位於小蠔灣的第一期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每天能處理二百噸廚餘,轉化為生物氣和堆肥等有用資源。而第一期及未來的第二期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可分別減少每天二百及三百噸廢物堆填,幫助延長堆填區的可用壽命。
惟目前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不會安排專車收集工商廚餘,而基於運輸費高昂的問題,業界亦不會自行送廚餘到中心。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批評,現時小蠔灣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處理量低,完全不足以應付全港食肆所產生的廚餘。加上現時廚餘運輸成本高,食肆人手亦短缺,故食肆難以進行廚餘回收,目前大部分業界製造的廚餘均要送到堆填區。
漁農自然護理署修改養豬場牌照條款,由今年元旦開始,全面禁止儲存或使用廚餘、餐餘或其他含有或曾與豬肉及豬肉產品接觸的食物殘餘餵飼豬隻,以減少豬隻從廚餘類飼料感染病毒的風險。
香港禽畜業聯會副主席林榮源表示,非洲豬瘟疫情爆發前,約有四至五間豬場以廚餘餵飼豬隻,每日約使用一噸廚餘,佔全部飼料約百分之三。林認為以廚餘作飼料「就算量唔多,但點都叫為環保出一分力」,現時法例禁止就沒辦法。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認為,因廚餘處理設施不足,未來一段時間香港處理廚餘都會經歷「低潮期」,最多亦只能處理到一半的廚餘量,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後,會加大港府增設更多廚餘處理設施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