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槤」改名「山竹」依然破壞力驚人 同樣難逃除名命運

2019022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去年山竹吹襲期間,使香港多區出現水浸問題。
去年超強颱風「山竹」掠過香港及廣東,所到之處均受嚴重破壞。在廣州舉行的颱風委員會第51次屆會,周三(27日)將颱風「山竹」和「溫比亞」除名。新名就要留待泰國和馬來西亞在明年下一屆會上為這兩個颱風改新名。
香港天文台科學主任蔡振榮指,颱風委員會每年約2至3月都會舉行年會,今次年會在廣州舉行,其中中國代表提出為「溫比亞」除名,菲律賓則提出為「山竹」除名,兩者均因「山竹」和「溫比亞」對該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人命傷亡,故提出改名。例如「山竹」去年橫掃菲律賓呂宋北部,傷亡慘重;「溫比亞」去年8月登陸在上海附近,令華東造成不少經濟損失。香港至今未試過因重大經濟損失或人命傷亡在會上要求就某颱風除名。
2017年有3個被除名的颱風,在今次會議亦通過了新名。包括2017年12月吹襲菲律賓的颱風「啟德」,會由香港提供新名「鴛鴦」代替。蔡振榮說,「鴛鴦」除了代表鳥,也有奶茶溝咖啡製成的港式飲品「鴛鴦」意思,是2005年天文台舉辦熱帶氣旋命名比賽時搜集的後備颱風名。另外日本亦提供了「Yamaneko」意為野貓,代替「天鴿」;「Koinu」意為小狗,代替「天秤」。「Yamaneko」和「Koinu」的中文名,要由香港、內地及澳門的氣象部門專家聯合商議確定,蔡估計今年5月左右中文名就會揭曉。
據天文台網頁資料指,颱風委員會慣例對於一些造成重大人命傷亡和經濟損失的熱帶氣旋,其名字可由受影響的國家或地區建議停用;有時名字亦會因其他原因如文化原因而停用。例如颱風「榴槤」於2006年11月橫過菲律賓中部,暴雨引起廣泛地區山泥傾瀉,超過570人喪生,746人失蹤。其後,「榴槤」被新名字「山竹」所取代。
由2000年1月1日起,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制訂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新名單,由該委員會的14個國家或地區各自提供10個名字,共140個颱風名字。香港天文台曾於2017年製作《氣象冷知識》短片,由前台長林超英介紹颱風命名的典故,當中他提到2005年時天文台曾舉行全港颱風命名比賽,選出「太極」和「木棉」兩個名,但後來因颱風委員會的日本代表憂慮「太極」的英文名「Taichi」太似日本人名「Ta-ichi」,怕勾起某些國家對日本侵略的回憶;至於「木棉」的英文名「Kapok」原來於某國家有性器官的意思,故最後改用「白海豚」和「獅子山」。
據了解,自2002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颱風,已有45個被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