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歷史建築欠保育支援 測量師學會促法例鬆綁

2019030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導賞員講解灣仔歷史建築。(何量鈞攝)
為向公眾推廣歷史建築的保育知識,香港測量師學會推展「賞.惜.舊築跡」計劃。學會文物保育工作小組召集人何鉅業表示,私人業主受《建築物條例》所限,舊建築需跟從新法例,失去原貌之餘又未必真正適合,他建議屋宇署在法例上拆牆鬆綁,有獨立一套處理歷史建築。他稱政府在技術層面支援不足,建議成立資料庫,透過維修方法、技術指引及維修樓宇的相關人士名單支援私人業主,讓他們有途徑找維修方法及維護建築物的知識。
他稱,現時全港有1444幢建築物在歷史建築物名單上,私人建築物佔700間,據他了解,在名單外尚有幾百幢。不過,有保育經驗的顧問公司及承辦商僅10多間,供不應求,政府應成為推動者角色,同時鼓勵業主及市場積極參與保育工作。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表示,不少歷史建築為私人物業,業主有意重修或因成本問題而卻步,建議政府推出獎賞計劃,協助業主維修歷史建築。
學會會長梁家棟表示,香港很多歷史建築值得保存,但因缺乏適時的維護,令市民忽略歷史建築本身的美及文化價值,亦對住客、使用者和公眾安全構成威脅,業主亦缺乏維護建築物的相關知識和尋求協助的途徑。
活動包括舉辦導賞團參觀香港的歷史建築,首輪參觀灣仔區,參加者可入藍屋內參觀,了解歷史及保育情況,例如藍屋窗戶下的雕塑因失修而破爛,復修時需費工夫去模仿雕塑原有外貌。另外木框、木地台等所有木製品曾被藥水浸泡防止腐蝕,屋內四周亦有粗的工字鐵作依靠,減輕本身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