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透視:草龍由龍紋演變 香港中式建築特色

201906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草龍工作坊參加者埋頭苦幹,繪畫草龍圖。(羅錦鴻攝)
不少市民到外地旅遊都會參觀當地歷史建築,其實香港富有價值的歷史建築正等待我們發掘,其中由龍紋演變出來,象徵富貴吉祥、生生不息的中式傳統建築工藝草龍,繪畫或雕刻在香港不少歷史古蹟的牆身或屋脊上,例如新界鄧氏宗祠、粉嶺龍躍頭及粉嶺圍思德書室等。
註冊測量師陳美娟表示,草龍又稱草尾,由皇權象徵的龍演變出來,形態多變,有生生不息和子孫世代綿長之意,後來皇室禁止民間採用龍紋,圖案開始抽象化及加入花草,令它看似捲起的花草。草龍常見於中國傳統建築,不少新界廟宇、祠堂和民居的牆身、屋脊和樑架都會其蹤影。
從事古蹟建築復修工作超過30年的香港古建保育協會副會長馮偉強說,草龍不受形狀限制,不少更由花卉演變出來,例如由牡丹花變龍身,亦會因應物件而改變,「可以是黑、白和灰、捲埋、伸開、向內、向外」,畫稿交予木工師傅可製作多個層次,美術程度高。新界鄧氏宗祠、粉嶺龍躍頭、大埔羅家祠和香港仔天后廟都有草龍,部分全由人手繪畫,亦有浮雕,按當時用家需要及喜好而定。
香港測量師學會本月舉辦的工作坊,馮偉強指導百名參加者畫草龍,7、8人共同完成1、2張草龍畫,每人先用粉筆及鉛筆在宣紙上起稿,再用毛筆作畫。他指畫中國畫著重筆力,要長時間練習才能展現出來,新手繪草龍時較難掌握畫長線條,下筆時難畫得平均,要推廣書法訓練。
古物古蹟辦事處轄下志願團體「文物之友」成員阿Tom認真作畫,他指畫草龍筆法考驗書法根基,「轉彎好困難」,亦令他了解興建古蹟的困難。一小時他畫了一小部分,揚言要買毛筆回家練習繼續畫作。陳氏一家4口齊繪草龍,曾習中國畫及西洋畫的妹妹逸晴指,畫草龍有不少細節位,有一定難度;兄長逸朗稱下筆時需要控制力度,爸爸說學到握毛筆要手定,將來可應用。
測量師學會獲得發展局保育歷史建築基金200萬港元贊助,推出一系列名為「賞‧惜‧舊築跡」活動,推廣歷史建築保育。活動籌委會主席張文滔説,計劃開辦貼金髹漆和砌瓦頂等等免費工作坊,歡迎公眾報名。早前已舉辦灣仔藍屋和舊灣仔郵政局等導賞團,下月會到天水圍屏山文物徑,未來會出版書籍總結活動,期望列出保育指引供私人樓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