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中大研電動支架 助小兒麻痹症患者步行

201907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大研發的電動輔助支架,膝蓋位置的鎖會因應使用者步行而鎖緊或放鬆。(吳艶玲攝)
俗稱小兒麻痹症的脊髓灰質炎已有多年未在香港錄得新個案,但現時仍有約1000名患者。小兒麻痹症患者有機會出現下肢無力,甚至癱瘓。香港中文大學和醫院管理局合作,為患者度身訂造電動輔助支架,以腳部及運動傳感器自動調節步行速度,更有別於傳統支架,讓使用者可曲膝步行,改善步姿。有患者興奮地指曲膝步行「恨咗好耐」,形容興奮得有如「Moonwalk(月球漫步)」一樣。醫管局指支架暫未能於日常生活應用,會再招募患者進行先導計劃。
小兒麻痹症有高度傳染性,50及60年代曾於香港引致多人染病及死亡,引入疫苗後始再無新個案出現。醫管局社區復康中心物理治療師吳曙基表示,活動能力較弱的小兒麻痹症患者走路要以支架輔助,傳統支架會鎖緊膝蓋位置,患者因此可以直立,但卻令他們無法曲膝,走路時要將整個身體重心大幅度擺向健全的另一隻腳,故會「拐下拐下」,對關節亦造成勞損。吳又指,長期使用傳統支架,或會令患者行得很吃力,甚至放棄步行,以輪椅代步。
醫管局因此和中大合作,邀請3名小兒麻痹症患者試驗電動輔助支架。支架底部設有以患者腳型度身訂造的傳感器,當患者腳踝着地時,會壓向傳感器,支架便會鎖緊,支撐患者站直。當患者提起腳時,鎖上位置會自動鬆開,電動馬達會為膝關節提供擺動時所需的動力,讓患者可曲膝步行。支架只需充電約1小時,即可使用5小時,可供患者全日使用。
3名患者在測試前會先進行至少8小時的步行訓練,目前只有單腳功能受損的小兒麻痹症患者納入測試。臨床效果顯示,使用電動輔助支架後,患者步行時減少身體的搖擺,如肩膀上下傾側幅度最多減少56%,患者長時間步行導致的慢性背痛程度亦大為減少。
今年59歲的朱先生是參加者之一,他半歲時曾發高燒,其後才發現感染小兒麻痹症。朱先生右腳需使用腳架,坦言平日因腳架太重,「追車都追唔到」。朱近年更因雙腳過度勞損,要以輪椅代步。他興奮地指試用電動輔助支架後,身體擺動減少,「個人無咁攰,仲終於可以一步一步曲膝行,好似圓夢咁!」醫管局表示,會多招募3名患者進行試驗,預計明年進行大規模測試。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