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企沖涼洗衫會遇溺? 衞生署研究一桶水能殺人

2019091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報告指在家中洗澡也可造成遇溺。
衞生署發表香港首份遇溺事故的流行病學研究,當中發現某些行為例如垂釣,甚至在家中洗澡、洗衣服都會導致遇溺,而這些風險行為過往都被忽視。該署又指,家中遇溺的危機難以察覺,即使一桶水也能令人溺斃,小心留意家中潛在風險。
衞生署指,香港遇溺死亡人數雖較其他主要類型損傷所造成的死亡數字為低,但其死亡率卻異常高。該署檢視死因裁判法庭於2012年至2016年期間登記的193宗被列為「意外淹死」的個案紀錄,以了解遇溺死亡個案的人口特徵和風險因素。個案涉及142男51女,年齡介乎5至90歲,中位數為57歲。
當中約一半的遇溺個案因游泳(46.1%)及浮潛和潛水(5.2%)所導致。遇溺死者的風險行為包括在惡劣天氣下進行水上活動、單獨進行水上活動、在沒有救生員的情況下游泳、在進行水上活動前飲酒,以及在進行水上活動前服食毒品。此外,研究又指出進行某些活動的遇溺風險可能被忽視,包括失足跌入水中(21.8%)、水上或陸地垂釣(7.3%),以及包括洗澡和洗衣服等家居活動(6.7%)。
有關報告提出15項建議,當中就預防家中遇溺方面,該署建議照顧者保持警惕,留意家中較易跌倒或暈倒的成員,其跌倒或暈倒狀況可造成遇溺。另參與水上活動,以及計劃參與一些需途經河流或溪澗的遠足活動,都應留意最新天氣資訊,惡劣天氣下應避免進行上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