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透視:醫科生辦手語課程 冀未來醫生明白聾病人
201911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邱振翱(左)及馮耀祖(右)強調課堂氣氛十分輕鬆。(袁志豪攝)
聽障人士求診時往往遇到不少困難,例如聽不到輪候號碼和無法與醫生溝通等,甚至可能有誤診情況。因應本港手語傳譯服務不足,一班來自香港亞洲醫學生學生會牽頭舉辦短期手語課程,幹事會代表邱振翱表示,希望課程能引起其他醫科生對手語的興趣,增強未來醫生的同理心。
本港聾人多達15萬,但註冊手語傳譯員僅得數十人,該學生會自2014年起邀請中大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每年合辦一次「打破沈默」短期手語課程,供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的醫科生報名參與。
參加者之一中大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一年級生馮耀祖指,師生課上會嘗試只用手語溝通,手語導師徐紅會逐一檢查及糾正,確保大家都學會每個手勢,導師又採用「大電視」方法,讓學生猜測手語意思。他形容課堂一片寂靜但氣氛輕鬆,經常傳出陣陣笑聲。
馮表示,普遍健聽人士都認為聾人指手畫腳、行為舉止怪異,有聾人甚至曾被誤診為精神病患者而送往精神病院,反映醫生不太懂應對聾人患者;而不少聾人求診時因無法準確描述病情而感到害怕,課程令他學會尊重、應對聾人患者的方式,相信日後更容易令病人感到安心。
4節課程費用全免,由聾人擔任手語導師,教授自我介紹及與病情有關的手語,期望加深參加者對聽障人士的認識,並增強日後雙方的溝通能力。課堂亦會邀請聽障人士或其家人到場,親身分享其求診經歷。
手語具地域性,每個地方的手語都有些許分別,英、美亦分為兩種體系。馮耀祖承認,短期課程僅涉及簡單的香港手語,未能充分理解聾人患者的病情,可能畢業後執業時已忘記大部分內容。
不過,邱振翱表示,不少醫科生完成課程後都反映課程有助他們了解聾人患者的需求,加強應診的自信心,部分人會自行報名其他手語課程,證明課程雖短但有一定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