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人擁家庭聊天群組 愈多訊息溝通愈快樂
201912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多達74%人擁有家庭聊天群組。(何青霞攝)
智能手機與生活形影不離,香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市民面談交流的百分比由2013年的80%,下降至今年的74.4%,文字短訊則有明顯上升,由13年30.8%上升至53.1%。而644名受訪者中,多達74%人擁有家庭聊天群組。調查反映,受訪者經群組收到及發送的訊息愈多,其家庭溝通質素、家庭及個人快樂指數愈高,其指數亦會較沒有家庭群組的人高。團體鼓勵市民多利用電子通訊群組與家人溝通。
調查於今年5月至6月進行,由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進行,以網上問卷訪問644名18歲以上市民。結果顯示,面談交流的比例由80%下降至74.4%。直接使用電話對話的比例亦大減,由13年42.9%下跌至28.7%。
溝通習慣轉為使用智能手機,調查顯示,74%受訪者擁有1個或以上的家庭電子通訊群組,以45至64歲人最多。問及家庭電子通訊群組與個人快樂及家庭溝通的關係,研究發現,擁有電子群組的市民的家庭溝通質素較沒有群組的市民高,10分滿分,前者達7分,後者為6.4分;個人快樂指數亦較高,達6.6分,較沒有群組的市民5.7分為高;家庭快樂指數則為6.8分,比沒有群組的5.9分高。
而每日使用家庭群組發訊息的個人快樂、家庭溝通質素及家庭快樂指數亦普遍高於沒有每日使用群組的人,分別7.2分、7.9分及7.5分。
計劃首席調查員林大慶認為,市民可以活用不同貼圖、表情符號及拍攝技巧,增加訊息的趣味,令談話變得影像化,發出短訊時應梳理想法,避免令人誤解或冒犯,同時應避免發送過多訊息,「自己唔覺得煩,可能人哋覺得煩,唔好意思講」。
被問到文字短訊溝通增加,會否影響面對面交談,林直言情況沒法避免,預計未來面對面對話會持續下降。他認為市民應「智用」而非多用智能通訊,又提醒不應忽略面對面交談,「有時不如打嗰電話,或者約埋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