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慢性痛症長者容易焦慮 中大倡多出戶外伸展

    香港時間
    2020年01月14日(二) 12: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大去年開展為期3年的賽馬會長者痛症緩解計劃。(鍾君容攝)
    1/3
    不少長者因為關節退化而患上慢性痛症,不但影響日常生活及社交,更容易衍生情緒問題。中文大學研究發現,患慢性痛症的60歲以上長者當中,90%有兩個或以上疼痛部位,以膝部、背部及肩膊為主。受痛症困擾的長者更有40%人出現輕至中度的焦慮症狀。中大學者指這些長者多因痛症而足不出戶,反加速身體退化,加劇痛症,形成惡性循環。
    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院長黃仰山表示,慢性肌骼痛症是指身體間歇或持續出現3個月或以上的痛楚,一般由受傷、肌肉關節勞損、關節退化或慢性發炎等引起。慢性痛症不但影響身體健康,更會引起負面情緒。過往有研究發現高達70%長者受慢性痛症困擾,不少長者長期服止痛藥,或選擇長期在家休息,反誘發焦慮及抑鬱,並加速關節退化。
    中大去年開展為期3年的賽馬會長者痛症緩解計劃,招募396位60歲或以上且有持續痛症長者,接受研究及緩解痛症服務,發現90%長者有兩個或以上疼痛部位,以膝部最多。當中40%長者出現輕至中度焦慮;近80%有衰老情況,近20%更有患上少肌症先兆。上述計劃以跨學科團隊到訪社區長者中心教導長者做紓緩痛症的伸展及復康運動,團隊包括職業治療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護士及中醫等,亦設太極及普拉提等興趣班。
    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家庭醫學副教授薛詠珊表示,上述運動透過拉鬆長者肌肉及訓練肌肉力度來紓解痛症,亦配合中醫穴位治療。薛希望運動能有效改善長者痛症,減少藥物及手術治療。薛鼓勵長者多外出伸展,即使參加坊間流行的廣場舞也能活動身體,總比足不出戶為好。計劃會繼續招募1200名60歲或以上患至少持續3個月痛症的長者參加研究,有興趣者可致電2609 5628查詢。
    團隊到訪長者中心教導長者做復康運動,如普拉提等紓緩痛症。(鍾君容攝)
    長者可透過拉鬆肌肉及訓練肌肉力度來紓解痛症。(鍾君容攝)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