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hk/bkn/cnt/news/20200120/photo/bkn-20200120221908751-0120_00822_001_01p.jpg?20200120230455)
燈柱頂部的太陽能板貼近橋底。
近日網上流傳一張照片,顯示馬鞍山亞公角街天橋橋底出現一支「太陽能燈柱」,但燈柱頂部的太陽能板貼近橋底,未能被陽光直接照射。網民紛紛揶揄燈柱設計,將其比喻為電影橋段中出現的「太陽能電筒」,甚至有人質疑該燈柱有監控鏡頭。
沙田區議員容溟舟表示,安裝燈柱的路段靠近明渠,原本是一幅爛地,並沒有鋪設正式的行人路和單車徑,但由於受到沙田污水廠遷入岩洞的工程影響,渠務署將對岸的土地收回,改劃為工地出入口,導致對岸土地的行人路及單車徑需要遷移至該路段臨時重置,使用期為10年。
容溟舟指,由於該路段之前沒有鋪設過電線,渠務署經考慮後決定在該路段安裝以太陽能發電的燈柱,每支成本需要2萬港元,總數約20支,部分安裝在露天位置,部分安裝在天橋底。他稱,原本天橋底有部分位置透光,但現時網上流傳的燈柱卻並非安裝在透光位置,他批評渠務署的工程人員考慮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