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1/4
新冠肺炎疫情於今年1月底開始爆發,全港一罩難求,市民及醫療機構亦爭商購買口罩,不少騙徒「趁火打劫」,在網上以售賣口罩為名騙財,單就今年首季,警方已接獲1633宗口罩騙案,涉款逾4820萬元,其中一宗更涉款高達2千萬元,受害機構為一間診所,被騙徒要求將款項匯至全球7個國家;此外,本港今年首兩個月的各類詐騙案亦有上升趨勢,警方提醒市民要提高警覺,以免受騙。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高級督察李立民指,口罩騙案主要分為兩大類,分別針對消費者及企業,其中個人損失金額由50至逾92萬7千元不等,企業損失則由約1000至2千萬元不等。針對消費者的騙案,騙徒主要在社交或購物平台聲稱有口罩出售,再以「先付費後交貨」的理由,要求受害人匯款到指定銀行戶口,之後以不同的理由延遲發貨,最後捲款潛逃;亦有騙徒利用其他受害人的銀行戶口收騙款,企圖隱藏自己的戶口資料。
至於涉及企業的騙案,騙徒會開設偽冒口罩供應商或虛構的海外網站,再以電郵或連結誘使受害人向其網站訂口罩,要求對方把錢存入多個海外銀行戶口。以損失最多的個案為例,一間診所於今年2月在網上張貼廣告徵購口罩,騙徒便訛稱自己為歐洲的口罩供應商,要求受害人把約230萬歐羅(約2千萬港元)匯到7個國家共14個戶口,至受害人無法聯絡賣家,始知受騙並報警,反詐騙協調中心聯絡有關部門,成功攔截其中約1500萬元。
截至今年4月7日,警方單就口罩騙案已拘捕了39人,包括27男及12女,年齡介乎14至58歲,當中涉及逾3千名受害人,年齡介乎13至69歲。
商業罪案調查科反詐騙協調中心高級督察楊蓉指出,除口罩騙案外,今年首兩個月的詐騙罪案亦按年大幅上升,由去年首兩個月的1241宗,增至今年同期的2475宗,升幅近倍;當中尤以網上商業騙案增加最多,升幅逾2倍半,涉款1870萬元,大部分與網上購物有關;其次為盜用信用卡騙案,上升逾7成5,涉款約610萬元。
楊續稱,有騙徒「與時並進」,自稱為衞生署、入境處職員及內地公安等,再聯絡受害人,訛稱對方身體有異樣疑染疫,要求受害人提供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及銀行帳戶資料等作核對;亦有騙徒聲稱受害人的戶口涉及口罩騙案,要求他們提供個人資料澄清,騙徒隨後再利用相關資料作不法之用。

李立民(左)指警方於今年首季接獲1633宗口罩騙案。右為楊蓉。(袁志豪攝)

楊蓉指今年首2個月的詐騙案按年大幅上升。(袁志豪攝)

市民若懷疑受騙,可致電警方熱線求助。(袁志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