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新冠肺炎疫情下,本港經濟遭受重挫。(羅錦鴻攝)
1/2
新冠肺炎疫情重挫本港經濟,零售業銷貨額連跌17個月!政府統計處今(30日)公布6月份的零售業銷貨額統計,臨時估計總額為265億港元,較去年同月下跌24.8%。而今年上半年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則較去年同期下跌33.3%。
扣除期間價格變動後,本年6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較去年同月下跌25.4%;而5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修訂估計,則較去年同月下跌34.0%。與去年同期比較,今年上半年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下跌34.9%。
跌幅最大的為藥物及化妝品,銷貨價值按年大跌57.4%;其次是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按年下跌56.5%;緊隨其後的是書報、文具及禮品,按年下跌41.3%。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以及服裝則分別按年下跌39.7%及38.8%。而燃料及超級市場貨品的銷貨價值則有輕微上升,燃料按年上升8.4%;超市貨品則上升4.5%。
政府發言人表示,零售銷售在6月繼續按年大幅下跌,但由於本地疫情在當月減退,跌幅進一步緩和。第2季合計的零售銷售量按年劇跌32.5%,但較第1季的37%跌幅有所收窄。發言人續指,訪港旅遊業維持停頓,加上本地新冠肺炎個案在7月急升,社交距離措施因而收緊,打擊本地消費,令零售業的經營環境再度變得較為嚴峻,政府會密切留意相關發展。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指出,香港去年6月起出現社會事件,令基數較低,加上今年6月疫情緩和,故6月零售業銷貨額跌幅有所收窄。不過,本港7月爆發第三波疫情,她指絕大部分受訪會員生意額急挫,當中以化妝品和珠寶鐘錶業影響最大,生意額急跌60%至80%。另超過60%受訪會員稱會縮減營運時間,「慳返燈油火蠟」;亦有接近一半指會關閉部分店舖,情況不容樂觀。
展望今年第3季零售情況,謝邱安儀坦言不抱樂觀,早前港府雖發放10000港元以刺激消費,惟疫情下人流大減,進一步打擊市民消費意欲,亦大大減低派發現金的效用。她續指,疫情會否持續,以及失業率會否再增加,亦會影響市民消費意欲,認為現時不明朗因素太多,難以預測今年下半年的市況,但就不排除跌幅會較上半年嚴重。她又指,只有不足5%受訪會員獲業主減租一半,呼籲業主按零售商的收入百分比收租,亦不要向無法繳付「全租」的租戶採取法律行動,與業界共度難關。
《香港疫慌》專頁: http://hk.on.cc/fea/hkdisease

不少店舖清貨大減價。(羅錦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