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消委會:寵物移民所託非人 主人託運令2隻寵物送命

    202010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8月海關發搗破貓狗走私案,亦與寵物移民服務有關。
    1/3
    近期港人移居外地數字上升,連帶寵物移民服務應運而生。消委會今(15日)表示,接獲數宗與寵物服務有關的投訴。其中有投訴人花費過萬港元委託公司運送3隻寵物到台灣,但託運後音信全無,半年後終揭發其中2隻寵物已經死亡。另外,有寵物在美容間受傷、寵物店在出售貓兒時把「貓女」當「貓仔」等,揭示經營寵物生意的商戶質素十分參差。
    消委會表示,有一名投訴人打算移民台灣,在申請獲批後需在短時間內啟程,於是委託了A公司代為安排其飼養的一隻陸龜及兩隻蜥蜴移民到台灣,支付了7100港元,A公司口頭承諾1個月後可將寵物送抵目的地,並發出簡單手寫單據。但在承諾付運日過後,投訴人一直未能與寵物團聚。3個月後,投訴人更收到A公司的回覆,要求支付額外4000港元費用,存入到其公司職員的私人戶口。
    投訴人支付額外的費用後,A公司仍遲遲沒有履行寵物移民的承諾,投訴人的朋友代為上門查看,驚覺A公司店內出售的一隻陸龜,竟與投訴人飼養的甚為相似,投訴人質疑對方轉售其寵物,即時要求對質,惟職員態度惡劣,而消委會多次聯絡A公司,均不獲回覆。事發半年後,投訴人的親友始領回陸龜,但該公司卻聲稱兩隻蜥蜴已死亡,投訴人已向海關舉報,並積極考慮入稟追討損失。
    另外,消委會接獲另一名投訴人的求助,指自己於B公司購買一隻4個月大緬因貓,支付了14280港元,但接到小貓後發現牠患上腹膜炎,最終病逝;而該小貓更是雌性,與B公司提供的針卡及單據上的資料不符,投訴人質疑B公司「偷龍轉鳳」,而B公司則否認指控,消委會將個案轉交海關調查。
    此外,有投訴人光顧寵物美容店後,發現愛犬身上有一道血痕及傷口,相信是剪毛導致受傷。其後只能每天洗傷口及餵服抗生素。涉事的公司已向投訴人道歉及承擔事發當天醫療費用。
    就已轉交海關的兩宗案件,海關回覆東網查詢時表示,經初步調查,兩宗案件均未有足夠證據證實違反《商品說明條例》。根據相關條例,「商品說明」就某貨品或服務而言,指以任何方式就該貨品或服務,或該貨品或服務的任何部分而作出的直接或間接的顯示,商戶不得向消費者提供任何虛假或具誤導性的產品資料。違反條例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5年。
    消委會在今年頭9個月接獲了4宗有關寵物服務的投訴,較去年同期下降一半;而自2017年起,消委會共接獲45宗同類型投訴。消委會敦促經營寵物生意的商戶,切勿因寵物移民服務需求增加,為求賺取快錢,倉卒提供服務,最終不但難以履行服務要求,更罔顧動物生命,而消費者無論是自行辦理,還是委託第三方安排寵物移民,亦應親身了解移民地的動物入境要求。
    緬因貓近年深受港人歡迎。
    消委會數到多個有關寵物服務的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