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疫情無阻網課 IVE生創「AI助教」全天候解題奪獎

    香港時間
    2020年11月07日(六)
    19:17更新13:14建立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創新(大專及本科)金獎的得獎者。(何天成攝)
    1/4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各地院校紛紛轉為網上教學,惟導致學習進度及質素大減,影響學生學習興趣。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的4名同學發明「擴增實境AI黑客助教」,透過虛擬助教提升網上學習的效率和氣氛,榮獲「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學生創新獎」大專及本科組金獎。
    為表揚及推廣優秀的資訊及通訊科技發明和應用,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今(7日)舉辦「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學生創新獎」頒獎禮。獎項分為小學組、中學組、大專及本科組、研究生組。其中,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修讀雲端及數據中心高級管理文憑的4名同學發明「擴增實境AI黑客助教」,奪得大專及本科組金獎。
    他們利用3D動畫製作虛擬助教,全天候回答學生問題。老師亦能同時看到所有學生的瀏覽介面,了解學生學習進度。系統設手提電話功能,以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技術,代替真人老師致電同學,進行課堂提示或小測驗,甚至能定位學生的位置。系統供全球免費下載,已吸引數間教育機構使用,包括印度及台灣學校,現正計劃推廣至商業機構及中小學。
    小學組金獎得獎者是東華三院黃士心小學的王俊霖,發明「長者溝通寶」。王同學的外公中風後,難以表達自己的需求,他便發明手掌形的溝通裝置,5隻手指分別代表長者5個需求,分別是進食、飲水、小便、大便、身體不適,長者只需要觸碰指尖的感應器,相應的手機介面就會顯示長者的需要。另外,長者也可以透過裝置回答是非題、緊急呼叫。
    王指創作靈感來自已故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的輪椅,霍金只要移動面部肌肉,便能透過輪椅上的裝置發出指令、與人溝通。不過由於外公住在老人院,暫時未能探訪他,所以外公尚未用過王同學的發明。
    研究生組金獎得獎者李曉婷就讀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她發明的「可穿戴紗線應變傳感器」可縫進衣物,以測試心跳、脈搏、肢體運動等,比一般傳感器方便、容易穿戴、舒適,尤其適合復健人士、長者、運動人士。李同學舉例,聲帶發聲有困難的患者只需把紗線置於聲帶位置,就能採集數據、識別所說的單詞,展望未來把科技應用至義肢操作。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學生創作擴增實境AI黑客助教。(何天成攝)
    城大李曉婷發明可穿戴紗線應變傳感器。(何天成攝)
    王俊霖以長者溝通寶在學生創新(小學)得到金獎。(何天成攝)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