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疫情下改良心肺復甦及去顫法 省卻人工呼吸防感染

    202011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今年因應疫情改良心肺復甦及去顫法,省卻人工呼吸步驟,降低感染風險。(李志湧攝)
    1/4
    根據香港心臟專科學院研究指出,香港40至60歲人士中,每年因突發性心肌梗塞死亡者達1000人,這類病人透過心臟復甦及AED獲救的機會最大。有機構舉辦大型心肺復甦及去顫法訓練,更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推出防感染急救法,冀更多市民能參與救急扶危。
    國際扶輪3450地區及香港東北扶輪社,聯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合作舉辦「心肺復甦及去顫法教育計劃」,活動自2015年至今已訓練4000多名市民。本年度的目標訓練人數則為800人,並以中學生為主。因應疫情,今年計劃的主題是「以改良的心肺復甦法及去顫法於新冠疫情下拯救生命」,該改良的方法省卻人工呼吸步驟,只需施行壓胸法,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現場有兩位接受過訓練的皇仁書院學生示範防感染的「Hands Only CPR」,如果傷者沒有戴口罩,他們會為傷者戴上口罩,減低新冠肺炎傳播風險。急救期間,他們自身也要戴上口罩及乳膠手套,而且只會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及施行壓胸法,不做人工呼吸。接觸傷者後,也會消毒雙手。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表示,政府對急救教育的重視與政策一脈相承。律敦治醫院、明愛醫院、聯合醫院等機構亦定期舉辦急救醫學培訓予醫護人員、輔助醫護、政府部門、市民大眾等。
    《香港疫慌》專頁:http://hk.on.cc/fea/hkdisease
    現場展示AED機。(李志湧攝)
    今年活動的目標訓練人數為800人,並以中學生為主。(李志湧攝)
    徐德義指政府對急救教育的重視與政策一脈相承。(李志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