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社工夥街坊收餘菜派基層 「關懷由身邊做起」

    2020121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民社服務中心社工Kenny創立「糧朋好友」計劃,其中在街市收集剩餘的食物,再轉發社區內基層人士。
    1/6
    入秋後天色在黃昏已轉暗,黑夜中的街市即使在疫情下依舊熙來攘往,除了買菜的街坊,還有一班人推着手推車,領頭的男子架着眼鏡,他斯文的氣質與街市的粗豪爽直似是格格不入,但他卻沿路與商販親切的打招呼說笑,商販也自動自覺的將菜放進手推車。男子不是搬運工人,而是收集餘菜再向基層派發的民社服務中心社工Kenny。
    Kenny成立這個「糧朋好友」計劃的初衷十分簡單,只是將本身浪費了的食物分發基層,然而實行上卻遇上困難,首先是要尋求商販合作,「我哋去收菜唔係個個都一定要捐給,可能佢唔理解我哋嘅理念係咩,佢以為我哋拎去賣。」
    幸而經過解釋,有檔販開始支持,更將這好人好事與其他檔販分享,現在街市有十多個檔參與,「檔販與檔販之間嘅溝通比我同佢講更有效,所以過程中雖然有困難,但我都好感動。」
    疫情之下生意難免受影響,Kenny指近期受收的食物也少了,「都共度時艱,檔販或是商戶都盡咗力捐,頭先有檔販話畀條葱你,就算佢畀條葱,嗰份心意都喺度。」
    這份心意正正是Kenny所透過行動在社區傳遞的,「食物係個過程,我覺得好重要嘅係人與人之間嘅關懷,係透過食物傳遞畀不同街坊」,他希望改變傳統派發的模式,「我想有更多居民參與,或者佢知道邊個街坊有需要可以送畀佢,希望可以畀到街坊有自主,鼓勵更多街坊在義工上參與。」
    Kenny指,街坊的凝聚都需要經歷及過程,因此服務需以數年計,而他申請的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有助提供資源如協助推廣計劃及支援義工服務費用,保證計劃可以運行一段時間,「我哋知道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嘅目標,其實都希望社區有社會資本同埋人情味,我覺得呢個同我哋嘅計劃的初衷好似。」
    計劃充滿人情味,是因為除了牽頭的Kenny外,幫手的街坊與員工也重視鄰里之情,「同事喺收菜過程從來都無話辛苦,我同街坊或者同事傾,點解你肯做,佢哋都會話係因為幫到街坊,盡量做,呢個都很觸動到我。」
    Kenny亦強調不希望行動成為一種施捨,不希望街坊拿食物時多謝他們,因為食物根本是浪費了,街坊只是幫忙解決社區問題,「唔好令街坊嚟就覺得我係受助者,我希望打破呢種局限,所有街坊又好、同事又好,我哋都係為咗社區有更多關懷。」
    在Kenny眼中的社區又豈止有街坊,他又在一些大專院校招募一些學生成為義工,冀在街坊間的互助之餘增加創造力及活力等新元素,「呢種互動會令街坊參加嘅動機會再強啲,唔只街坊之間自己去做,原來出面都有同學會願意就住社區嘅需要嚟中心回應,令街坊都覺得受關心。」
    城大學生Tiffany是計劃的義工,在不同的服務後與長者黃婆婆成為好友,「我對長者服務情有獨鍾係因為我眼見長者係好需要人陪伴。」她希望可以將年輕的想法與生活進入長者的世界,「我最想係可以拉近長者同所有人嘅關係」,亦期望社會有多一點關心。
    Kenny認為幫助別人不用找一個特定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出發,多啲關心身邊嘅人其實就足夠。」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將於12月15日舉辦網上基金論壇,分別從政策、基金經驗及學術角度,探討如何與青年及樓長攜手,建構充滿人情味的理想社區。論壇現已接受報名,名額有限,額滿即止。報名連結:https://bit.ly/2UwB2uQ
    Kenny指有商販將計劃理念與其他檔販分享,促成更多人參與,現在街市有十多個檔參加。(黃劍能攝)
    計劃也包括學生義工參與與區內長者活動,其中城大學生Tiffany(左二)是計劃的義工長者黃婆婆成為好友。(廖玉成攝)
    計劃有不少居民義工從中協助,Kenny希望可以促進鄰里間的互助及人情味。(廖玉成攝)
    Kenny指學生義工可以為居民帶來活力,也令街坊都覺得受社會關心。(受訪者提供)
    Kenny強調不想行動成為一種施捨,「唔好令街坊嚟就覺得我係受助者。」(黃劍能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