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廢紙進口內地批文一周內完結 環團:廢紙圍城隨時一觸即發

    202012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廢紙出口商向環團表示,今年的進口內地廢紙配額已用完。(李志湧攝)
    1/4
    疫情愈發嚴峻,內地明年1月1日起將全面禁止廢紙等廢品進口,本港面對廢紙圍城危機,勢必加劇抗疫壓力,公共衞生問題面臨爆煲!本港近9成的廢紙亦是出口至內地,條例生效會影響本地回收行業,有環保團體引述早前有廢紙出口商指,今年的進口內地批文一周內完結,再收到廢紙也只能暫存。有回收商指,若出口商停收廢紙,亦會跟隨,自己倉存量僅應付2至3星期,有機會最快在下星期起停收廢紙,亦有業界正尋求東南亞市場,但指最多只可應付2個月,環保團體望政府盡快與內地當局商討開放特別配額或特別通道予本地廢紙出口商,否則廢紙圍城隨時一觸即發。
    現時每月全港廢紙量約4萬噸,接近97%出口至國內,並受制於內地廢紙進口配額及批文,但自明年1月1日起,中國政府將全面禁止廢紙等廢品進口,事實上國內早已逐步收緊廢紙入口,並在2017年年底落實調整和收緊進口廢物管理措施,將未經分揀的廢紙,連同其他24種,俗稱「廿四味」的固體廢物列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
    全面禁止廢紙是意料中事,但港府了解問題3年至今,只是由今年9月起,透過環保署公開招標聘請17個承辦商,以合約期首半年每公斤廢紙不低於7毫的價錢,向進行回收港各區街角回收店、流動回收車、前線收集者等收集廢紙,並在本地進行篩選、分揀及打包等工序後,把廢紙出口至內地或海外,望提供誘因鼓勵回收,防止棄置。
    現距離內地「停收死線」只餘兩周多,處理本港日後廢紙的相關政策仍未出台,影響整條回收業鏈。有回收商批評政府與內地溝通、處理緩慢,「1月1日之後係點成個業界都唔知。」他表示若國內不願接收,運送東南亞的過程遙遠,增加成本,直言在政府沒有資助出口情況下,掦言未必會再收紙,屆時紙價必有所回落。現時回收價每斤由8毫至1港元不等,回收商海港(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彭先生指回收因素不穩,定價至少下跌2成,甚至在下星期起停收,其庫倉可存放約300噸廢紙,大概可維持2至3星期。有拾荒者直言自己角色被動,若停收廢紙將少一份收入幫補家計,生活開支更加緊絀,或須似靠綜援,每日工作近9小時,約賺30元左右。
    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承認,進口內地廢紙批文在本月20日完結,現時已聯繫東南亞多國如泰國、越南等,最快可在本月20日起開始接收廢紙,回收成本將會較內地貴逾4倍,但他坦言東南亞國家在接收一、兩個月本港廢紙後亦會有一定壓力,因隨多國開始有疫苗供應,疫情緩和後航運業恢復,運輸成本價格回落,歐美廢紙的競爭力回升,本港廢紙質量較遜色,難有出路。
    環保觸覺創辦人譚凱邦批評,內地禁收廢紙早在2、3月前已預視危機,但政府漠視情況,坦言以現時本地回收配套,無法符合內地進口要求,加上疫情下,更多人網購造就更多廢紙,所以「廢紙圍城」必然發生。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批評,政府現時資助計劃只為業界「吊鹽水」,撥用公帑不是長遠對策,又斥港府與內地商討多時,仍未就開放特別配額或特別通道予本地廢紙出口商達成協議,認為長遠是送往內地之餘,亦應加快回收廢紙廠落成。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成員柯創盛又指,屆時隨處丟棄廢紙會加劇細菌散播風險,望政府能快馬加鞭處理情況,以免對公共衞生環境造成更大影響。
    環保署回覆指,一直與國家生態環境部及相關部委保持溝通,了解及掌握最新政策和措施,同時亦會向國家反映本地回收市場情況和回收業界的各種意見,探討為本港資源循環回收方面帶來新機遇。環保署亦協助本地廢紙業界開拓其他出口市場,掌握不同市場的貿易法規和回收物料市場的資料,並協助業界建立營商網絡,讓本地廢紙有更多元化的出路。
    環保署首次推出廢紙收集及回收服務,經公開招標後向17個承辦商批出服務合約,每月合共處理約4萬至8萬公噸廢紙。承辦商已於2020年9月18日起陸續開展服務,近月出口量平均每日約1,600公噸,每公噸服務費約港幣$580至$600不等。
    環保團體望政府盡快與內地當局商討開放特別配額或特別通道予本地廢紙出口商,否則廢紙圍城隨時一觸即發。(李志湧攝)
    環保團體擔心出口商停收廢紙,拾荒者亦不會處理廢紙。(李志湧攝)
    現時廢紙回收價格為每公斤0.8港元。(李志湧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