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揭新冠患者腸道欠免疫力益菌 康復現後遺症狀如脫髮易攰

202101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大研究發現,新冠患者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益菌。(何天成攝)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未止,中文大學醫學院今日(18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新冠患者腸道內缺乏可調節免疫力的益菌,即使患者體內的病毒已除,但其腸道微生態失衡的狀態仍然持續,可能導致一系列症狀包括脫髮、記性差、失眠、呼吸困難及疲倦。此狀況稱為「長新冠(Long COVID)」。該院日前跟進了30名本港新冠肺炎病人感染後六個月的情況,發現當中80%病人仍持續出現症狀,三分之一受訪者更有3種以上的症狀。 因此,院方建議全面的新冠肺炎治療方案不應單是清除患者體內的病毒,亦須恢復腸道微生態平衡。
中大醫學院指,「長新冠」(或稱「新冠肺炎後遺症」)是指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出現持續超過12周的徵狀,出現的5種最常見的徵狀包括疲倦、記性差、失眠、呼吸困難和脫髮。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在去年2月至5月期間,收集了100名新冠肺炎住院病人的血液及糞便樣本,以及他們的病歷。研究人員另從病人的血漿中量度炎性細胞因子及血液標記的濃度。結果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與其腸道微生態失衡程度一致。與沒有感染的人士相比,新冠病人腸道內的「壞菌」較多,例如活潑瘤胃球菌及扭鏈瘤胃球菌。 新冠肺炎患者缺乏已知能夠調節免疫力的「好菌」,如普拉梭菌、真桿菌及雙歧菌種;其中普拉梭菌和雙歧桿菌與新冠肺炎病情嚴重程度有關。即使新冠患者病毒清除後30天,「好菌」的水平仍然偏低。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指出,腸道微生態調節人們的免疫能力,若腸道微生態失平衡,健康便會出問題。他稱目前醫學界仍未清楚新冠肺炎對健康的長遠影響,而是次研究發現出院後的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仍持續失衡,導致免疫力下降,較容易感染各種傳染病,包括再確診新冠肺炎。
陳形容上述研究發現80%病人在感染六個月後仍出現「長新冠」症狀,情況令人憂慮,因此認為恢復腸道微生態平衡,從而增強免疫力以對抗新冠肺炎、減輕病情的嚴重性及促進病癒,屬刻不容緩。他建議市民多做運動、盡量避免進食含有添加劑、代糖的食物或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因為會破壞腸道生態和引致慢性腸道發炎。
《香港疫慌》專頁:http://hk.on.cc/fea/hk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