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網購新商機 海關拘22人涉賣冒牌貨

202103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海關留意到疫情期間,市民減少外出,轉而於網上購物,大量購物平台應運而生,其中包括有人在社交平台上設立專頁,聲稱可由外國直接代購名牌貨品,亦有「直播帶貨」形式以限時促銷等噱頭吸引大批市民,惟海關自2020年接獲不同市民舉報,懷疑有人透過以上手法銷售冒牌貨物。針對兩種手法,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於去年11月起至今年2月展開代號「雷網」的執法行動。
行動中,海關進行深入部署,並喬裝顧客進行網上試購,發現有社交媒體專頁或帳戶聲稱有團隊於歐美直接買貨,可提供原裝盒及單據,更有部分貨物屬「貴賓贈品」不會公開發售,其中亦有人涉嫌挪用正貨品牌的原裝廣告,並於專頁內展示,令消費者誤信可以用市價約6至7成的優惠價購買正牌商品。
此外,社交媒體上亦出現大量「直播帶貨」的銷售帳戶,以限時、快閃競投等方式吸引更多消費者在同一時間選購商品。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指揮官王誌賢指,「直播帶貨」一般在晚上進行,每次約2小時,惟有個別賣家懷疑逃避執法部門巡查,會刻意在深宵時分直播長達6小時,亦有部分賣家為增加更多曝光,選擇在黃昏、晚飯時間進行直播,其中觀眾只需留言便可預留心儀貨物,待直播結束後再與賣家以私訊方式跟進。
王續指,大部分賣家會以疫情為由拒絕面對面交收,改用速遞方式送貨,令顧客不能當面檢查貨品,而即使有顧客要求直接交收,賣家亦會聲稱要收取訂金,及後再以各種原因延遲交收,令市民迫於無奈改以速遞運送。據了解,其中一名受害人在一網絡平台以2.2萬港元購買一個名牌手袋,及後再於短時間內以4.4萬港元落訂再購買4個手袋,惟事主於收到第一個手袋後發現貨物手工粗糙,始知手袋為冒牌貨,惟賣家拒絕退款退訂,令事主蒙受6.6萬港元損失。
海關在4個月的行動中多次執法,在商標持有人的協助下搗破17個社交平台專頁、帳戶,並搜查17個住宅單位及3間店舖,拘捕6男16女(20至69歲),並檢獲約2千7百件,總值逾180萬港元的冒牌貨物,包括皮具手袋、衣服鞋飾、家電用品等,案件仍在調查當中,被捕22人目前獲准保釋候查。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高級監督謝國強指,有買家發現貨不對辦後前往賣家專頁投訴,惟對方迅速將留言刪除,並關閉專頁,未幾即以另一名字再次開戶繼續營業,部分賣家更於多個社交平台同時設立帳戶,以營造網店具規模的假象,呼籲市民小心選擇網店,切勿輕信賣家圖片及商品描述,亦應透過網店成立日期、商譽、付款渠道及退款機制等評估網店規模,並細心思考所謂優惠價格是否合理,切勿倉促下決定。
另一方面亦強調海關可透過數碼足迹追查賣家真實身份,銷售或為銷售而管有冒牌貨品均為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市民如有疑問可向商標持有人或代理查詢,亦應向海關舉報懷疑侵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