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斥港府計漏逾兩成棕地 可建9.5萬個單位

2021061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團體批評港府研究棕地不力。
本土研究社發表一份有關棕地報告,批判港府在棕地研究和辨認方面,錯漏百出。該報告指港府於2019年僅辨認出1,579公頃棕地。民間運用相似的研究方法,卻辨認出1,958公頃的棕地,兩者相差達約380公頃,面積約為2.2個粉嶺高爾夫球場。研究社又指出,若經此作中低密度發展,保守估計已可建9.5萬個單位。
報告指,港府的棕地研究粗疏,導致數據有誤。其中政府於棕地研究範圍中,完全剔除了荃灣及葵青區,但研究團隊卻在該區發現4.7公頃棕地,認為政府未有劃分研究範圍,故此未能掌握棕地情況。
報告又批評,港府未有計及過往曾被平整或填土,目前被樹木遮蓋的「隱形棕地」,而民間透過翻查過往衛星圖片等資料辨認出約70公頃「隱形棕地」,應優先用作發展。
研究社指,港府計算棕地錯誤導致減慢房屋供應,其中在新田潘屋村數漏約3.5公頃棕地,該帶鄰近古洞北新發展區,具備一定發展潛力。政府數漏棕地情況比比皆是,當中元朗馬鞍崗的一棕地群本來共有10.34公頃,政府卻只辨認出6.8公頃,變相減低發展潛力。
報告又指,現時棕地有擴散趨勢,部分更延伸至綠化帶及郊野公園範圍,而新發展區及其他政府發展計劃外,仍有約1,342公頃棕地。
對於港府棕地研究被指數漏棕地,規劃署解釋,實地調查期間顧問發現地塊已重新綠化及植被復原,故在研究中未將其視為棕地。對於被指於研究範圍內剔除荃灣及葵青區,該署指出港府研究主要為掌握新界鄉郊地區棕地情況,故沒有涵蓋上述兩區,以及港島、九龍等地。該署又指新界土地活動會隨時間變化,故不排除報告資料與最新土地情況不同,署方會於網頁修改「更新時間」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