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廢水排放掀食物危機 食安中心指副產品未超標仍可入口

202107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府現時對於由所禁入口食品製成的副產品,則只是根據現行機制抽樣檢測。
日本在今年4月時正式決定將核污水稀釋後排入大海,引起鄰近地區關注食物安全危機。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心代表今(13日)指,港府現時正禁止一系列由福島出口的食品入口,如奶類、水果、蔬菜等,但對於由所禁食品製成的副產品,如果汁等,則只是根據現行機制抽樣檢測。食安中心代表解釋,由於副產品或經清洗等工序,只要未有超出輻射標準,仍可入口。當局強調在過去10年,已抽樣75萬來自日本的食物樣本沒有超出指標。有議員批評,政府並未就事件有更詳細的計劃,認為現時有1年有7萬公噸日本食物來港,如日方真的排放核廢水,加強檢測做法被動,或應考慮全面禁止其食物進口。
10年前,日本311海嘯嚴重破壞福島核電站,引起核洩漏危機,今年日本政府打算在2023年把污水排放,惹來大眾擔心食物安全關注。食安中心食物安全專員徐樂堅在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上指,現時日方都只是有方向性計劃,排方地點、會受影響的地區等資料未明,難以就此建議需監管的食品與具體方案,會密切留意情況。徐樂堅又指,在2011年至今一直根據風險,禁止相關食物進口,或要持有檢測證明才容許進口。
根據食環署於2018年發出的命令,禁止來自福島縣的所有蔬菜及水果、奶、奶類飲品及奶粉入口,另外來自福島、茨城、栃木、千葉及群馬5個縣的冷凍或冷藏野味、肉類和家禽、禽蛋等,須附有日本當局簽發的證明書,證明輻射水平沒有超出限值。議員陸頌雄問到假如水果製成果汁,是否可「長驅直入」?徐樂堅指這些副產品經清洗、稀釋,或只是含5%、1%輻射量,比原來食品低,又指如檢測後沒有超出輻射標準,是可以如常入口。
徐樂堅又指,在過去10年,當局已抽樣75萬樣本,全部沒有超出指標,亦未有發現產地不正確的貨品。他指據2020年統計處的數字,本港入口7萬公噸來自日本的食品,包括蛋、水產等。食安中心助理署長(風險管理)梁靜勤指在去年抽查了3.8萬批次食品,來自福島的少於0.5%。議員何君堯批評,現時檢驗做法被動,他指香港佔日本出口市場3成,假如日方執意排放廢水,會影響本港飲食業等多個行業,應考慮全面禁止日本食物進口。
另外,食安中心又計劃在今年在第三季進行中小學生的飲食調查,會透過網上視像訪問形式進行,了解學童的飲食習慣,盛載器皿大小,又會要求學童拍攝,確保數據準確。調查料將在50間學校進行,每間學校涉及20至40學生,料可以採集1300人的膳食數據。而早前公布的第2次全港性食物消費量調查,發現到在過去10年,市民進食高危食品,如壽司的用量有增長,而男士、年輕人進食蔬菜、水果分量不足,會在收集數據後再進行總膳食研究,如米的營養值,再根據市民進食分量,了解市民吸收的營養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