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灘海膽已移居 議員批政府未在啟用前做好準備
202108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大埔龍尾人工泳灘於6月正式啟用,惟意外頻生,更曾出現海膽剌傷泳客。據了解,海膽被檢走後已經移居到萬宜水庫對開的水域,同一系族的海膽並不會在該水域再次出現;而黑沙及海毛蟲屬於海洋生態普遍現象,實屬巧合。有議員指出,政府在規劃階段應考慮當地的自然生態,出現海膽、水母等海洋生物刺傷市民的狀況時亦應該及早關閉泳灘處理,並質疑政府有否就相關情況發出指引。
規劃逾10年、耗資約2億港元興建的大埔龍尾人工泳灘,在6月底正式啟用,及後退潮時有大量海膽沖上岸邊,令數十名泳客受傷。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更指曾有泳客遭水母刺傷而需要職員協助治理。然而,有網民更指沙灘在本月初亦曾出現海毛蟲及「坑鯰」幼魚屍體,兩者均具毒素,專家指如泳客被海毛蟲刺傷,會出現痕癢及刺痛,甚至有機會引致頭暈及嘔吐等症狀。在本月更有關注團體發現經連日大雨大埔龍尾泳灘表面露出下層的黑沙,擔心泳客下水接觸帶菌海水及黑沙,有機會導致皮膚敏感。
現時沙灘已掛起橫額,指近月在附近水域出現海膽及水母,提醒泳客小心。不過,海膽近月已絕迹沙灘。據了解,龍尾灘檢走的海膽已經被「移居」至萬宜水庫對開水域,確保當地並不會再度出現同一系族的海膽。消息人士指出,海膽本身亦有生命,當被「趕走」及「移居」後,就會得悉龍尾灘並不適合生存而避免重回舊地,但並不能保障當地不會出現其他種類及系族的海膽。
至於海毛蟲被沖上岸,消息則指情況十分罕見,但指出龍尾灘本就是生物聚居的地方,情況屬於自然的海洋生態現象。對於黑沙事件,消息則指多數沙灘深層均是黑沙,退潮時偶爾亦會出現相同情況,並不值得擔憂。
雖然康文署曾就龍尾灘多次意外回應,但仍未能釋除議員疑慮。議員容海恩指曾到泳灘視察,發現泳灘僅掛起「水域今日發現水母及海膽,請游泳人士小心」的告示,但未有其他措施,市民照常到水中嬉戲。她稱,雖然有告示指出泳灘有海膽或水母出沒,但並不足夠,政府應做好宣傳,例如呼籲市民避免赤腳下水,避免被刺傷。她又質疑政府有否就處理海膽、水母等事宜向救生員發出指引,並會在立法會繼續跟進。
她指龍尾灘在臨近暑假時啟用本是好事,但批評政府明知區內有不少海洋生物,部分容易對市民造成傷害,卻未有防範,本應避免市民受到傷害。她直言下次遇到相同狀況,康文署應該立即封灘,待專家或外判商處理後才重新開放泳灘、以減少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