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獻藍圖之11:發展船灣淡水湖 建屋旅遊可兼顧

202109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府常以「無地建屋」作擋箭牌,令不少港人難覓安樂窩。東方傳媒機構(下稱「東方」)一向急市民所急,並於去年一月獻上首個藍圖,動用人力物力,派遣多名記者搜集資料並以航拍視察,找到逾千公頃未納入發展的棕地及120多萬平方米空置工廈及工業邨閒置地,證明還有「大把土地」可發展,今次再獻船灣淡水湖發展藍圖,詳盡構思定能「地盡其用」。
本港土地資源不足,康樂設施欠奉,但並非「無地可用」,而是港府未有善用土地資源,規劃思維守舊,以致「有地不懂用」。東方第11度獻藍圖倡議善用土地資源,建議發展船灣淡水湖,方案有二:方案一是將三成面積作興建房屋、家禽養殖場及水上活動中心,涉及約360公頃土地;淡水湖另一邊的船灣海也可填平部分用作發展,料可釋放出117公頃土地;淡水湖發展區將以環保概念貫穿,建議用單軌列車接駁大埔交通。方案二是整個湖全部填平,可釋放1,200多公頃土地。學者及議員均認同規劃理念,指本港並不依靠淡水湖供應食水,發展部分用地合乎經濟效益,可在規劃及環保取平衡。
位於大埔大美督的船灣淡水湖是香港第二大的水塘,亦是全球第一個在海中興建的水塘,位處於八仙嶺及船灣郊野公園,面積達1,200多公頃,水塘容量有2.3億立方米,並坐擁大片一望無際的海景,環境優美。此淡水湖曾是本港供水的主要來源,但隨着東江水持續穩定供港,水塘於供水系統的角色日漸式微,基於土地資源珍貴,東方提出發展船灣淡水湖的藍圖,望可善用土地資源。
方案一:用三成面積 拓船灣海
設計構想可利用船灣淡水湖三成的面積,涉約360公頃土地,興建一系列房屋,其餘地方則可以設水上活動中心,用作旅遊及休閒康樂之用,另外,可運用其自然環境設置淡水魚養殖場飼養鯇魚、草魚及鯽魚等。此外,在附近建家禽養殖場,水面岸邊養雞鴨鵝、水底養龜,讓自然保育與旅遊經濟發展並行。
至於船灣淡水湖西邊的船灣海範圍亦具備發展潛力,東方建議將三門仔新村以至汀角村對出的船灣海填平,預計可再釋放出117公頃土地,並興建大壩接駁船灣淡水湖及馬屎洲。
交通方面,淡水湖發展區將以環保概念貫穿,建議用高架單軌列車接駁大埔交通,單軌列車可分兩條路線,一條沿着大埔海濱由港鐵大埔墟站延伸至汀角及船灣淡水湖一帶;另一路線則可穿越大埔工業邨,解決該區長期交通擠塞的問題,實現綠色旅遊及綠色出行一體化。
藍圖再美好,也要政策配合。本港審批程序複雜,由動工到建屋,需「過五關斬六將」,過程涉及規劃署、屋宇署和地政總署等多個部門,最終發展需時長達十數載,東方建議倣效深圳,簡化審批程序,由一個專責部門提供規劃發展發牌等一條龍審批服務,加快發展效率,大大縮減興建時間。
方案二:填平淡水湖建新市鎮
事實上,填平大埔區船灣淡水湖建新市鎮的方案,是早年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研究的12個項目之一,可釋放1,200多公頃土地,當時在社會引起熱議。曾提出相關建議的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亦認同東方的藍圖,認為計劃「中間落墨」,填平約三成的淡水湖面積,即可釋放出360公頃土地。
對於有意見認為發展船灣淡水湖會失去水資源儲備,他認為本港現時主要依賴東江水,隨着氣候暖化,每年雨水收集量也不見多,船灣淡水湖的供水作用並不顯著,若輔助興建海水化淡廠,則可長遠穩定水資源,並可釋放部分土地,用作發展符合經濟效益。
議員柯創盛讚賞東方藍圖創新並有遠見,認為疫情下封關,旅遊業已一潭死水,若能夠發展水上活動中心等旅遊項目不但能釋放土地,亦能增加本地旅遊吸引力,促進經濟圈循環,可將經濟旅遊康樂環保融入一體,走進日常生活。而船灣淡水湖供水功能亦逐漸被東江水所代替,認為港府不應再浪費珍貴土地資源,積極考慮東方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