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學生研義肢助傷殘 移動焚化爐變廢為寶 蕭澤頤讚設計惠及大眾

    香港時間
    2021年10月16日(六) 14:4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視頻觀看次數: 8k
    1/6
    少年警訊今年舉辦「STEM-Up 香港創新科技大賽」,讓中小學生以「智慧城市」的概念為基礎,綜合運用STEM課程的知識和技能發揮創意,今日(16日)適逢賽事頒獎典禮,獲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撥冗出席。有高中組參賽者以幫助同學作出發點,發展出「無電池熱感微液壓人工手」,是目前首款可精細地以手指拿起一枚平放一毫硬幣的義肢。初小組同學則希望減少環境污染,因此發展出「移動垃圾焚化爐」的概念,創意十足。
    蕭澤頤表示,自少年警訊在1974年成立後,一直以多元化的活動致力培育青年領袖,今年更推出重塑及加強少訊形象的新策略,而是次比賽正是創新思維方向中的旗艦活動,共吸引了逾1,000名學生及160間學校參與。
    蕭又提到,警方希望透過是次比賽發掘年輕人的科創潛能,進一步惠及社會及市民大眾,引導香港健康發展,參賽同學們於比賽中在經濟、交通、生活、環境方面提出了許多具創意及實用的作品,部分作品若能活用在生活中,除可保障市民安全,亦可便利警務工作,如可以避免司機誤踩油門的緊急抑止裝置,及可用在道路圍柵的防拆螺絲母等。
    18歲的張鉞烔同學及吳嘉汶同學所設計的「無電池熱感微液壓人工手」,勇奪高中組冠軍。張表示,校內有一位同學由於左腦有水瘤,令其不能控制右手手指及手腕肌肉。他以此作啟發,與吳同學在過去3年一同研發了人工手,並在傷殘學校學生的幫助下,改良出現時低成本、毋須用電、防水及有熱感偵測功能,更可精細地以手指拿起一枚平放一毫子硬幣的義肢。
    而9歲的潘護生得到初小組(創意計劃書)冠軍。他指,自己在上課期間經常想到一名拾荒的婆婆,令其反思垃圾對環境的影響,因此以約一個月時間構思出「移動垃圾焚化爐(iShannergiser)」的概念。iShannergiser由6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廢物切碎機、焗爐、水缸、蒸氣發電機、灰燼處理器及GDS導航引擎,可把廢物切碎及焚化,熱能將水缸的水加熱變成蒸氣,推動渦輪產生電能作充電之用,將廢物轉化為能源循環再用。
    警察公共關係科少年警訊及青少年聯絡組督察(3)羅進喜表示,是次比賽收到近600份的作品,不少作品都極具創意及非常實用,例如因應疫情而設計的便攜式防疫消毒盒、偵測人有沒有妥當戴好口罩的智能口罩偵測器,或是各個不同功能的手機應用程式,例如鼓勵市民為環保出一分力的環保走塑App,以及獎賞形式鼓勵食肆及食客不要用即棄塑膠餐具和容器等。
    蕭澤頤(中)對青年投身科研十分關注。(李志湧攝)
    羅進喜表示不少作品都具創意及實用性。(李志湧攝)
    張鉞烔設計出可精細地拿起一毫硬幣的義肢。(李志湧攝)
    STEM-Up 香港創新科技大賽頒獎禮,獲蕭澤頤(左4)任頒獎嘉賓。(李志湧攝)
    潘護生的設計可將廢物轉化為能源循環再用。(李志湧攝)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