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或再誕「星之子」 23歲薛俊朗疫下發現新小行星

202112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繼陳易希後,香港或許再誕生一名「星之子」。23歲的薛俊朗是香港跨媒體天文教育者,今年5月通過美國夏威夷大學「泛星計畫」的大口徑望遠鏡,配備全天高效率的電子相機進行巡視,遠程分析過千張拍攝到的近地天體數據和影像,發現了一顆估計直徑約40米的阿波羅型小行星。薛對有此發現感到幸運,「想不到即使在疫情期間,仍能在浩瀚的茫茫宇宙中,找到小於標準泳池的小行星。」
最近美國太空總署(NASA)及國際天文聯會小行星中心證實了薛的發現,小行星獲暫時命名為「2021 JM6」。它的軌道周期大約是每798天(2.18年)繞太陽運行一周,即使這顆小行星會橫越地球軌道,但是美國太空總署現階段將2021 JM6標示為「不屬於有潛在威脅的小行星」,預測在2080年它會最接近地球,估計屆時它仍與地球相距約390萬公里(0.026 天文單位)。
薛俊朗是香港科技大學的校友,現時是國際天文聯會(IAU)的香港天文教育組主席,亦是國際暗天協會(IDA)的亞太區國際委員,今年7月更出版《星空解碼 ── 從天文觀測到星野攝影》科普著作。他表示好榮幸成為「2021 JM6」小行星發現者,借此可以向大眾推廣天文教育、普及科普,讓更多人關注星空保護的重要性。他又希望以自己名字『薛俊朗』作為命名,鼓勵年輕人繼續為追尋夢想而努力。
對於星體的命名權,國際天文聯會是唯一被國際認可的機構,獲確認為新發現的小行星後,會得到一個「臨時編號」,需要經過嚴謹的審議程序,普遍需時6至10年時間才能獲得「永久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