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低成本磁力共振影像掃描儀 惟影像清晰度未及診斷要求
202202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大研低成本磁力共振影像掃描儀。
有別於傳統的磁力共振影像掃描儀龐大、不能移動、高成本的缺點,香港大學研究團表示,成功開發新型腦部磁力共振影像(MRI)掃描儀,可透過一般交流電源插座驅動,毋須配備無線電頻率或電磁屏蔽室,相對傳統掃描儀,醫院更容易負擔。經驗證後,影像清晰度和解像度雖未及精確診斷的要求,但已能區別中風和腫瘤等結果。團隊由港大電機及電子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講座教授吳學奎帶領,其研究成果已在著名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港大團隊與瑪麗醫院神經外科梁嘉傑教授等醫生合作,團隊會將新型掃描儀的設計和演算法,設為開放資源,供有興趣繼續開發或將之應用於不同領域的人士使用。團隊用上超低磁場(ULF)技術,加上深度學習演算法,令新型掃描器不再受上述問題限制,成本亦可由傳統掃描儀所需的約300萬美元,大大降低至只需一小部分。
傳統的磁力共振影像掃描儀需要阻隔無線電頻率信號,其屏蔽外部令整台儀器變得龐大,不能移動;同時由於須建造一間專門房間,來阻擋外部信號干擾及容納儀器產生的強大磁場,故須用上高成本的液氦冷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