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每日如廁9次 生物製劑治療副作用少但貴價

202202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港約有1,800人受潰瘍性結腸炎困擾,由於結腸黏膜反覆發炎、惡化,導致反覆腹瀉,如情況嚴重甚至會腸出血、穿腸,患者需做切除手術及終身佩戴造口袋收集糞便。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近月訪問61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結果顯示,病發最嚴重時,患者平均每日出入洗手間9次,發作症狀維持4.4個月,接近40%患者曾失禁,10%甚至曾穿尿片,嚴重影響情緒健康及日常生活。雖然已有研究證實生物製劑能有效控制病情,但藥物定價高,不少患者都難以負擔。團體促請政府從年輕患者角度出發,審視相關臨床指引,提供持續藥物支援。
香港炎症性腸病學會秘書暨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張嘉盛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腸道炎,通常30歲前發病,近半患者病情反覆,須多次入院;若病情惡化或出現嚴重出血等急性併發症,就須做切腸手術,並於術後配戴造口袋以收集糞便,每日更換多次,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乃至於情緒健康。目前需要切腸的患者比例約15%。此症目前病因未明,但相信與免疫系統失調、遺傳、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
不過,最新研究顯示,生物製劑有效促進黏膜癒合,令潰瘍完全消失,使出血及糜爛的情況得到改善,減低住院率及手術風險。這種治療方法比抗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等更有效,免受嚴重副作用的折磨,患者須隔幾個星期注射一次生物製劑,並須長期用藥,無法斷尾,如果停藥就有復發機會,惜此藥定價甚高,一支針藥索價約5,000港元,一般人如無資助會難以負擔。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召集人龐朝輝醫生指,上述調查中,接近一半受訪者都曾獲醫生建議接受生物製劑治療,但其中只有約60%接受有關建議,主要都是經濟原因,因不符合政府資助申請門檻,唯有退而求其次繼續使用副作用較高的藥物,也無法有效控制病情。他期望政府為患者提供持續的藥物支援,審視相關臨床指引,讓患者提升生活質素,重新投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