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疫下人財兩失 六成市民抑鬱

202203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新冠肺炎疫情襲港兩年多,第5波疫情更在3個月內造成數百萬人染疫、7千多人被奪命的災情!在疫情狂爆、經濟衰退、信錯廢官、百業凋零的連番打擊下,港人「人財兩失」,精神健康亮起紅燈,本港兩個機構昨日發表的兩項研究分別發現,港人抑鬱指數高踞亞洲區幾個國家及地區居民之首,同時苦抗第5波疫情的港人亦出現嚴重厭世警號。據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研究,過去一周港人自殺估值平均數高達4.05,比全年平均數1.8高,本月23日更是「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指數創新高的時間,綜合近期輕生案件迭傳的社會現象,呼籲各界關注身邊人的精神及情緒健康。
抗疫持久戰令港人充滿無力感及沮喪感,晉峰青年商會於本年1月至3月間,向香港、馬來西亞、台灣及日本超過1,300位受訪者展開問卷調查,他們年齡介乎18至65歲,據成功回收的620份問卷顯示,新冠疫情對各區各地均造成影響,但香港成為抑鬱首城,綜合1月至3月的抑鬱指數,香港受訪者的指數高達60%,較日本的40%、台灣的18%及馬來西亞的34%更嚴重。
調查亦發現,第5波疫情爆發的首兩個月,港人抑鬱有上升的趨勢,1月份相關指數是51.3%,到2月份已急升至75.3%,當中更錄得逾40%受訪者出現中度至嚴重抑鬱情況。至於2月份所錄得的急升抑鬱比率,調查發現當時為疫情高峰期,研究機構引述當時本港確診個案佐證,認為港人抑鬱指數激增,很大程度是受疫情影響,尤其本港經濟不景氣,各行各業手停口停,抑鬱情況勢隨之飆升。
港人抑鬱情況遠比鄰近地區高,引起各方關注,宏恩基督教學院心理學院署理系主任及副教授黃葉仲萍解釋,抑鬱症人士大都曾經歷較大創傷,歸根究柢是因家庭出現問題,如於家庭中得不到支援,很多時會感到無助及無希望,建議當局加強家庭教育與支援。
另一方面,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昨日亦發表「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數據,直指本月23日是該系統首次錄得新高的日子,反映香港社會自殺情況的自殺個案估值平均數超越了「極高」的警戒線。機構指,自前年設計該系統以來,今次是這項預警數字首次達到極高水平,反映「情況嚴重」。
該機構指出,香港的自殺率由2003年起從每10萬人的18.6,下跌至2015年的12.0,下跌了逾30%。但今年2月28日起之後的兩星期,情況開始令人憂慮,中心又分析本月22日至28日期間共有21宗自殺相關報道,發現平均每天有3宗自殺的消息,並指年齡在55歲或以上的人士屬自殺高危群組,大部分都受精神困擾。中心望社會各界警惕,攜手共渡難
疫下百業蕭條,市民水深火熱,政府施政為人詬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超過七成市民對特區政府感到不滿意,創兩年來新高,近六成人表示不信任政府。另外,市民對本港經濟評價最差,滿意率為負64個百分點。至於作為特首智囊和決策諮詢機構的行政會議同失民心,接近七成人表示完全不認識。
香港民意研究所於本月21日至25日,就政府民望、五名行政會議成員評分、社會狀況及民情指數等,成功訪問1,004個樣本,其中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率僅為10%,不滿意率為72%,創2020年2月以來新高;至於不信任特區政府的比率為58%,而信任率為24%。在社會狀況滿意率上,政治、民生及經濟分別為負41、負57及負64個百分點;至於在民情指數上,民情指數為57.4、政評指數為58.4以及社評指數為58.2。
另外,在行政會議成員評分上,最多受訪者提及的是葉劉淑儀、其次為陳智思、湯家驊,但仍分別只有22%、10%及6%,至於葉國謙、張宇人僅有1至2%人認識。然而有11%被訪者錯誤回答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名字、68%表示完全不認識。
伍倫貢學院社會科學院講師黃志偉表示,政策朝令夕改,令市民無所適從,例如全民強檢多次改口,引起搶購潮,甚至連退燒藥都缺貨,反映政府舉棋不定,未能給予一個肯定的答案。黃亦指特首每日出席記者招待會作用不大,認為交由政策局處理亦可。
至於被問到行政會議成員評分有差異時,黃志偉指有其他行會成員「唔願意多講,亦唔肯出來講」,導致媒體想找敢言的行會成員發言時也十分困難,過往應該找行會召集人做訪問對象,但現時往往其他人比他們更健談。民研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則指,行會已經禮崩樂壞「無晒紀律」,而特首林鄭月娥亦有自己拆自己台的情況,包括她早前指未了解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說話內容,更權威的立場應來自她本人及港府。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
《香港疫慌》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