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高峰塞爆公院 急症室醫生淚灑人前 何曉輝:醫護已盡力
2022051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第5波疫情令香港公共衞生面臨史無前例的大挑戰,多間公立醫院急症室均「爆煲」、香港更因新冠殁者超過9,000人,而被斥醫療水平猶如第三世界國家。早前因為急症室超負荷、憂心同事及病人的狀況,而在伊利沙伯醫院員工大會上當眾灑淚的該院急症室顧問醫生何曉輝,對此絕不接受,他說:「雖然不是最理想,但已盡做了,香港無特別差!」憶述疫情最高峰時,伊院急症室一度有403名確診患者滯留,他直言,病人數目太多,即使院方已總動員,仍然不足,他感慨的是,同事很辛苦,但沒有逃兵,並有信心若疫情有第6波,香港的醫療系統可更好的應對。
醫院管理局近日嘉獎9位傑出員工、7隊傑出團隊和13位優秀青年,他們分別來自7個聯網中的24間醫院及總辦事處,包括醫生、護士、專職醫療、行政及支援服務不同職系的人員,何便是其中之一。他本已屆60歲退休之齡,因第5波疫情來襲,而自願延遲半年退休抗疫至10月30日。如今,他決定留守戰線2年,「想等埋太太一齊退休」。這名急症室老手在第5波疫情最高峰時單日確診人數達逾5萬、公立醫院陷災難後,一度淚灑人前。何曉輝說,當時有感伊院最高峰有403名確診患者滯留,「感觸患者本應得到治療但得不到,見到病人數目太多,但處理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自己無能為力」。情況如此嚴峻,他自言「少少沮喪」,但高壓下亦從無想過放棄,亦無心灰意冷,並盛讚「同事熱心工作,即使確診同事經過7日的死線後亦馬上重回崗位,無逃兵」。他當時的催淚名言:「我哋啲同事呢個月捱得好辛苦」,也成了香港醫護人員的洩壓閥。
談到投身杏林36年,他認為最大成就感是作為急症科醫生,先後經歷及處理1996年嘉利大廈大火、1999年中華航空降落翻側、2003年沙士等不少大型災難及救治,且有份推動急症創傷服務發展,現時他其中一項主要工作是籌劃啟德發展區新急症醫院,落成後伊利沙伯醫院大部分服務會搬至新醫院,冀日後患者可因而得到更好的治療。他認為,老人科是未來急症室最大發展方向,「新一代醫生不能以為(急症科醫生)可以像電視劇般搓人(做心外壓)、做手術,否則會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