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新冠未休又爆猴痘 防疫冇得抖

202205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全球新冠疫情未平,一波又起,本月中,歐美多國再爆出死亡率最高達一成的猴痘病毒,來勢洶洶隨時攻入亞太區包括香港,形成另一新疫症威脅,市民防疫冇得抖!世衞最新數據顯示最少已有19個國家通報了130宗個案及逾百宗懷疑個案,本港衞生防護中心亦指歐洲的猴痘傳播事件「不尋常」,初步發現該症其中一個傳染途徑疑是男男性接觸,中心已發信全港醫生,呼籲前線醫生關注,如看診時發現患者有疑似確診患者,出現特定病徵例如有發燒、淋巴核壯大等症狀需呈報。有傳染病醫生認為猴痘病毒雖由人畜傳播變成人傳人,但該症傳入香港的風險暫仍低。議員則促港府提高警覺及早防範,以免公共衞生再遇新威脅。
猴痘病毒已知的傳播途徑有人類體液外,還有多種野生動物例如某些靈長類動物、囓齒動物和松鼠等帶有此病毒,若人類被咬傷或抓傷,或直接接觸其體液,都可能會受感染。由於老鼠屬其中一種囓齒動物,本港鼠患問題嚴重,更是大鼠戊肝多發的地區。加上美國便曾爆發由土撥鼠引起的小型社區感染,嚴防猴痘已刻不容緩。
猴痘病毒主要在非洲流行,最早出現於剛果民主共和國,今年1月至5月該國累積錄1,238宗個案,57人死亡,死亡率約0.5%。接力爆疫的歐美多國情況亦令人擔憂,比利時早前通報3宗病例,並宣布患者要自我隔離21天,成為全球首個實施防控措施的國家。葡萄牙及西班牙均錄得21宗至30宗個案,英國更出現社區傳播,最少錄逾56宗個案,有一名幼童在倫敦一間醫院的深切治療部留醫;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亦證實該國有1宗病例及4宗懷疑個案。
新疫症隨時來襲,而本港自月初開始放寬非本港居民入境限制,截至本月23日,已有逾3,000人經機場及各口岸入境本港,雖然他們必須隔離7日,惟猴痘的潛伏期介乎5日至21日,通常為6日至13日,故不排除染疫者完成隔離後走進社區,仍有機會感染他人。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認為歐洲10多個國家的猴痘傳播情況「不尋常」,因過去感染此病的人多數去過中非或西非、與動物曾有接觸,但近期的個案絕大部分沒有旅遊史,患者大都是年輕男士,且是男男性接觸者,懷疑是他們親密接觸而傳播。中心要求全港醫生看診時,若發現患者有疑似確診患者,出現特定病徵例如有發燒、淋巴核壯大等,或他們到過有受影響地方,需向中心呈報,有需要時中心會調查及要求患者入住醫院接受隔離,會為樣本做化驗。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指,猴痘為病毒性傳染病,感染後一般會發燒及肌肉痠痛等,繼而出現皮疹,這些皮疹比起水豆大,亦會長滿全身,現時全球僅百多宗個案,數據非常有限,惟猴痘由過往的人畜傳播,變成可透過男性同性接觸感染,確有奇怪之處,即使香港已開放海外人士入境,惟人流亦遠低於疫情前,故傳入本港風險較低。他印象中本港未曾出現猴痘個案,而美國在2003年曾經出現由土撥鼠引起的小型社區爆發,除非香港突然引入土撥鼠,否則像早前經倉鼠帶入新冠病毒而引致社區感染的機會不高。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認為,現時確診者多是曾與同性發生性行為的男性,毋須針對有猴痘個案的國家,「清一色」實施長時間的入境隔離措施,猴痘病毒潛伏期達兩至三周,死亡率約10%,患者需隔離治療,呼籲市民避免接觸野生動物,特別是靈長類動物及囓齒動物如松鼠。
家庭醫生關嘉美則指,現時歐美正爆發猴痘病毒,加上本港已開放海外航班,形容猴痘「遲早都會殺入香港」,醫生可用抗病毒藥物,或以治療天花的疫苗作為診治方案,但猴痘的傳播途徑與當下流行的新冠病毒不同,預期出現大爆發的機會不高。
議員陳恒鑌則促政府加緊預防,「唔好搞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全球多國錄得感染個案,本港已開放海外航班,輸入風險亦會提升,故促請當局及早準備,制訂針對措施及做好教育市民工作,不要到個案出現時才亡羊補牢。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指,市民前往受猴痘病毒影響的地方應該採取預防措施以減低受感染風險,避免與染病的人或動物接觸、在照顧病人或處理動物時,要穿戴防護裝備並在完成後洗手、徹底煮熟動物產品方可進食。如有任何可疑病徵,應及時求醫。
《香港疫慌》專頁:http://hk.on.cc/fea/hkdisease/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