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促港府放棄圍封強檢 節省成本 電子手環取代家居或酒店隔離
202207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包括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在內的4名醫學專家,昨日(15日)聯名透過港大「AsiaGlobal Online」發表文章,經歷數波疫情後,現時單憑確診數字不應引起恐慌。相反,多項指標顯示,香港的新冠疫情實際上正在走向流行。他們建議港府逐步放寬社交禁令,維持低度傳播,而圍封強檢大廈(RTD)校園每日檢測及強檢通知成本高昂、浪費資源及易引起混亂,若首兩針疫苗接種率達95%就應該放棄,反而需要低水平的病毒循環,增強氣道黏膜免疫力,配合疫苗接種在冬季前達致「混合免疫」。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回應時表示,政府在防疫政策中會討論,但重點人群疫苗接種率,以及醫療系統負擔等因素亦會考慮在內。至於「安心出行」實名制方面,他「改口」稱並非「優先考慮」,日後發出「紅黃碼」是分別用作識別確診者,以及境外來港人士,重申大部分市民不受影響,現階段毋須改變「安心出行」。
惟專家們強調「口罩令」仍需維持,為保護未接種疫苗的人群,相關人士外出時應佩戴N95或同等口罩,並且不應參加摘口罩活動。他們的同住家人亦要每日做快速檢測,以及早治療。機場等邊境設施、醫院、診所和老人院的檢測措施應該維持。港府亦應鼓勵公眾在懷疑自己可能感染新冠病毒時自行快測。高風險個人可以從指定診所和私營部門購買抗病毒藥物,並在家中自我隔離。
就外防政策及通關而言,專家認為內地維持動態清零下,本港應優先考慮向世界其他地區開放,並逐步將隔離期縮短為居家隔離,包括抵港後首三日、以及第十日進行病毒檢測,配合自我管理。由於隔離酒店不是醫院隔離室,確實發生交叉感染個案,最終「電子手環」可能會取代家居及酒店隔離,但應從「安心出行」疫苗通行證禁止入境旅客,在抵港前7天期間前往餐館和酒吧。
本港年初大規模爆發Omicron BA.2 變種,根據港大數據模型預測,估計有400到500萬人被感染。自4月以來,每天感染人數一直在緩慢增加,直至7月上旬,每日新增感染人數上升至3,000人左右,與中和抗體的顯著下降情況相脗合。若冬季前達致「混合免疫」,本港醫療系統就不會再出現災難性崩潰。
《香港疫慌》專頁:http://hk.on.cc/fea/hk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