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認廢物管理落後 堅持建3座焚化爐 選址或北都

202207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港環保政策滯後,廢物量連年上升,2020年均每人每日丟棄1.44公斤垃圾,但廢物回收率僅28%。剛上任的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承認港府的廢物管理落後,原因在於回收的模式改變,指以往回收商收集廢物後僅轉口予內地,但內地政策改變後,回收商需先將廢物化成再生物料,出現回收率下跌之情況,惟稱「本地回收量是升了,但追不上進度」。他續指,政府現時已按再生物料重量計算回收承辦商所得的資助,避免出現承辦商棄置回收物的情況。
本港首座現代焚化爐正於石鼓洲興建,預計2025年投產;而位於屯門曾咀、目標於2030年投產的第二座焚化爐,有望於2025年招標興建。謝展寰指出,隨着經濟、人口持續增長,即使回收率能夠升至逾40%,但仍有近50%的垃圾需要處理,尤其「包過油炸鬼的廢紙」等受污染廢物,因此香港仍需要第三座焚化爐。但他強調,政府先透過垃圾徵費以減少廢物為目標,其次靠回收「轉廢為材」,最後焚化「轉廢為能」,而焚化爐全面投產前,稔灣堆填區等仍需擴建,目標是在2035年不再堆填家居垃圾。
第三座焚化爐初步不欲在近海地方興建,謝指出,選址時需考慮地區分布、土地面積,不排除會設於北部都會區,至今未能確實地點,但計劃以公私營方式興建,例如借出土地予私人公司興建及營運,縮短行政程序「追落後」。他不擔心市民會以「更環保」方式減廢物棄置量,圖令焚化爐丟空,他指屆時可焚化已堆填的垃圾,盡快修復堆填區用地作其他發展用途。謝強調新一代焚化爐並非厭惡設施,不擔心引來反感。
環境保育方面,謝展寰建議採用「積極保育政策」,將一小撮土地集中保育,釋發其他土地以適度發展。他認為生態保育與城市發展並無對立,指以往保育重點不準確,圈地禁止發展只會令地方荒廢,魚塘乾涸,甚至放滿貨櫃,令該地的保育價值下降,令本港「雙輸」,既不能發展土地建屋,又未能保護環境。他認為重點在於生物多樣性,增加物種數量及質量,應將重要物種集中於一個恰當管理的生境,概念已套用於北都的濕地保育區,將分散的濕地集中,重劃界線,進行復育計劃,而漁護署正研究計劃,期望能解決發展與保育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