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太空實驗室在5億年銀河系疏散星團 首次發現行星狀星雲
2022082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在距今約5億年的銀河系疏散星團,首次發現行星狀星雲M37。
由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領導的國際天文學研究團隊,在一個距今約5億年的銀河系疏散星團(Galactic Open Cluster) ,首次發現一顆行星狀星雲(Planetary Nebula) M37 (又稱NGC2099)。此發現十分罕見,具有極高天體物理學研究價值,團隊剛於天體物理學領域的重要期刊《天文物理期刊通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發表相關論文。
行星狀星雲發生於恒星演化末期,當恒星外層的氣體殼經膨脹和被電離後,噴射出的恒星覆蓋物會形成明亮的、在光譜上呈顯著放射線的光。在靜謐黑暗的浩瀚宇宙中,行星狀星雲色彩絢麗、形狀複雜多樣,總是吸引着公眾與天文愛好者的目光,就連目前世上最大的太空望遠鏡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亦捕捉了其「倩影」,成為首批發放照片中的其中一位主角。
而在銀河系已知的約4000顆行星狀星雲中,是次發現的行星狀星雲僅僅是與銀河系疏散星團相關聯的第3例。除此之外,它似乎也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行星狀星雲。由港大物理學系教授兼太空研究實驗室總監柏坤霆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還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特質,該行星狀星雲的「運動學年齡」,即星雲氣體殼被恒星射出後至今的時間,竟高達7萬年之久。此估算是基於星雲膨脹的速率而推斷,而一般行星狀星雲的「運動學年齡」為5000年至25000年,比較之下,是次發現的星雲實在非常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