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海關拘兩本地男涉買賣貴金屬洗黑錢 涉款35億元史上最大宗

    2022102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1/8
    香港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財富調查課,根據情報分析及財富調查,鎖定兩名本地男子,涉嫌利用公司戶口,透過買賣來歷不明貴金屬,於2020至2021年間清洗合共約35億港元懷疑犯罪得益,遂於上周五(21日)展開代號「煉金者」執法行動,以涉嫌「洗黑錢」拘捕該兩名分別30及48歲男子,他們已獲准保釋候查。海關指,本案屬史上偵破金額最大的洗黑錢案,呼籲貴金屬商人小心留意交易對手的背景,以免被利用作為洗黑錢媒介。
    財富調查課監督楊郁文指,兩名被捕男子分別報稱任職工程技工及工人,月入約1至2萬元,惟其名下的公司戶口處理大量極大額交易,單筆最大額達8千萬港元,與其財務背景不相稱,引起海關懷疑。其中48歲公屋男於2021年開設電子產品貿易公司,並於同年7月開設兩個公司戶口,在4個月內合共接收17億款項,當中逾半來自貴金屬貿易公司。相關款項每次均於極短時間內,轉出至空殼公司或離岸公司戶口,以上交易與其公司報稱業務性質不符,屬典型洗黑錢模式。
    而該名30歲男子則為一貿易公司的銀行戶口授權簽署人,該公司於2019年成立,並在同年10月開設公司戶口。於2020年1至8月間,該戶口收取約12億港元款項,當中逾6成由多間珠寶公司或新成立公司存入,並被轉走至內地公司戶口,或經由一間本地找換店匯款至內地。由於兩人均報稱並非從事貴金屬生意,但在案發期間頻繁前往本地押運公司,提取大量貴金屬變賣,海關相信有人利用貴金屬易於運送、買賣不具名的特質,以犯罪得益購入約8噸以黃金及鈀金為主的貴金屬,通過轉售及多層交易將資金漂白,從而流入銀行體系。
    海關在行動中搜查3個住宅單位、2間秘書公司、1間貴金屬貿易公司及1間找換店,檢獲多部手提電話、手提電腦、銀行文件、支票簿、開設公司文件及貴金屬交易文件等證物,經進一步調查,相信被捕48歲男子曾指示貴金屬公司,將6億元變賣所得款項直接存入與其業務無關的第三者戶口內,他們亦曾向銀行提供懷疑偽造文件,試圖解釋戶口內資金交易情況。海關已凍結兩名被捕男子合共約25萬港元資產,稍後將尋求律政司意見向法庭申請充公,並循兩人背景、資金流向等多方面調查案件,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其中一名被捕男子。(吳鎮興攝)
    兩名男子合共清洗35億元懷疑犯罪得益。(張開裕攝)
    海關展示涉案證物。(張開裕攝)
    海關當日檢走大量證物。(吳鎮興攝)
    被捕男子洗黑錢模式。(張開裕攝)
    海關講述行動詳情。(張開裕攝)
    涉案文件、印章及銀行卡等證物。(張開裕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