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與中大合作修復珊瑚 受破壞碎塊存活率達97.5%
2022102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環團與大學合作修復珊瑚,接近全部受破壞珊瑚均能存活。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與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珊瑚學院去年招募了20名公民科學家,將受水質污染、受海浪衝突等而破壞的珊瑚碎塊收集帶回中大李福善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他們再將珊瑚塊「去蕪存菁」,切去壞死部分、統一大小,並用無毒膠漿貼於土塊上,於水缸內生長。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助理教授暨珊瑚學院創辦人崔佩怡解釋,水缸內的海水直接從吐露港抽取,經過濾沉積物及調整水溫後直接使用,並沒有加入養分,只會蓋上遮光布,減少太陽直射令水溫過熱刺激珊瑚。當珊瑚生長1個月至半年後,便能放回中大在海底設置的育養平台進行定期監察,記錄碎塊的復原進展及健康狀況。崔稱,本港的珊瑚生長速度較慢,多數需時數個月觀察,但會盡快放回大海以控制成本。
計劃開展前,項目地點約有70%珊瑚被破壞,而於開展的3個月後,40個被拯救的珊瑚碎塊中有39個得以存活,存活率達97.5%,且大部分健康狀況良好。崔佩怡坦言,計劃所做的珊瑚數量不算多,仍然再研究,並強調珊瑚一旦被破壞,需要大量資源及時間修復,亦只能拯救一部分珊瑚,單靠人工修復珊瑚並不足以保護海洋生態,因此需有效而全面的海洋保育政策及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