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人工智能系統 視網膜圖像偵測認知障礙症 準確率逾80%

202211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大研發的檢測系統有助及早揪出患者。(黃偉邦攝)
本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即有1人罹患認知障礙症,當中逾一半患者屬阿茲海默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系統,只需透過俗稱「眼底相」的視網膜圖像,即可偵測該症,準確率逾80%。團隊說,早期阿茲海默症症狀難以察覺,且目前檢測方法有限,有關檢測系統有助及早從社區及診所揪出該症患者。
腦神經科醫生莫仲棠表示,大多阿茲海默症患者因年紀漸大、血管健康差,致腦內因過度積聚不正常蛋白物質,腦細胞逐漸死亡,令認知能力退化,早期病徵以短期記性差最常見。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臨床專業顧問區穎芝說,過往診斷阿茲海默症需透過醫生詳細問症,抑或進行抽血、腰椎穿刺等侵入性檢查,故有關系統將成為日後篩查該症高危人士的重要工具,然而愈早期發現,亦可有效預防及減慢退化。
目前在中大醫院拍攝「眼底相」只需800港元。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主任譚智勇說,有關眼底相的檢測儀器細小,且成本不貴,每部價錢約15至20萬港元,故一般診所容易配置,加上只屬光學檢查,非侵入性質,不會對患者產生任何不適,過程亦只需時數分鐘。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張艷蕾稱,研究團隊已利用近1.3萬張來自648名該症患者和3,240名認知功能正常人士眼底相,用於研發和測試新系統,過程只需輸入檢測人士雙眼每邊2張眼底相,便可透過卷積神經網絡,計算該症發生機率,而經實驗驗證,新系統偵測準確度為84%,敏感度和特異性亦分別達93%和82%。
現年72歲的陳太,在2019年時因兒子一家準備移民,並因疫情減少社交活動,其丈夫開始留意到她有出現健忘和焦慮的狀況,包括記性差,煮食時甚或要先設置鬧鐘提醒,另外會經常重複同一問題,語言表達亦有時候感到困難,甚至忘記練習多年的太極招式。直至去年7月,成功接洽區醫生團隊,經過一番治療下,病情得以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