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版>新聞>中港台
  • 獅隧原北行隧道轉備用 形同「曬太陽」 議員斥浪費珍土

    202212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獅子山隧道啟用逾半世紀,行車道及結構均已老化。
    1/4
    獅子山隧道啟用逾半世紀,行車道及結構均已老化,需要進行維修擴建等改善工程。交通事務委員會今日(16日)舉行會議,討論有關獅子山隧道改善工程的問題,大部分議員均對加建第三線北行行車管道後,原有的北行行車管道將會轉為後備管道感到浪費。有議員認為本港運輸空間非常珍貴,批評政府未有物盡其用,雖然路政署回應指會再考慮用途,但仍擔心會「曬太陽曬足10年8年先發展」;亦有議員關注工程時間逾10年才全面完成,又未見最終價格,希望政府可盡快提供及加快速度。
    路政署表示,在新建長約1.4公里的三線行車管道通車後,原有北行行車管道將會轉為備用用途,以便在發生交通事故等突發事件時可緊急使用。不過,議員林筱魯質疑轉為備用用途後仍需要進行維修保養,擔心花費不菲,又認為本港運輸空間非常珍貴,管道轉為後備用途屬浪費。
    雖然路政署隨即回應指目前仍在考慮原有北行行車管道的用途,亦會積極考慮議員的意見。不過,議員陳紹雄則批評該後備管道需投入資源保養維修,卻未能物盡其用,又擔心署方聲稱考慮用途,但最後會「好似啲地咁,曬太陽曬足10年8年先發展」,促署方應盡快交代如何使用或改善原有北行行車管道的用途。
    亦有不少議員提及有關隔音屏障的問題。議員楊永杰認為,獅子山隧道的九龍出入口亦有不少民居,但署方未有提交任何建議方案改善噪音問題。路政署回覆指,該位置因空間太過狹窄出現技術問題,故難以加入隔音罩;至於沙田方面,位於世界花園附近加設隔音罩,預計將會影響1至3層住戶景觀。另有其他議員提及整體造價和工程時間過長問題,署方則回應指目前只知初期費用需2.5億港元,而建造時間長亦無可避免。
    議員陳紹雄批評後備管道需投入資源保養維修,卻未能物盡其用。(黃仲民攝)
    路政署回應指目前仍在考慮原有北行行車管道的用途。(黃仲民攝)
    交通事務委員會舉行會議討論有關獅子山隧道改善工程。(黃仲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