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1/3
新一年人人冀盼過得比去年好,然而本港仍有逾27萬18歲以下兒童屬貧窮人口。社區組織協會與兒童權利關注會兒童權利大使今日(1月1日)發表民間兒童專員報告,點出過去一年政府的扶貧表現評分繼續不合格,100分中僅得19分。組織亦選出2023年十大關注政策,要求來年政府跟進,當中最多兒童關注的是住屋問題,希望告別劏房籠屋等惡劣居所。
報告指,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顯示貧窮兒童人口為約27.4萬人,貧窮兒童人口較前一年增加2.1萬人,兒童貧窮率上升至27%,創近10年新高,每4名兒童之中,便有1人生活在貧窮境況。而政府沒有公布2021年的貧窮數據,因此未能更新統計資料。政府扶貧政策力度不足,追不上社會需要,依然有不少貧窮兒童不得溫飽,更要蝸居籠屋板房劏房、工廈、豬欄等惡劣環境,亟待社會正視,惟政府未有着力處理貧窮、貧富差距、醫療及社會福利等社會挑戰,公屋平均輪候年期創新高,醫療、滅貧指標、家庭團聚等多項政策亦毫無進展,扶貧政策力度亦不足,表現仍不合格,推出的「共創明TEEN計劃」受惠人數極少,相對20多萬貧窮兒童而言實在杯水車薪,可見消除跨代貧窮遙遙無期,而「2022年民間兒童權利專員報告」提出十大議題評分(每項10分滿分),總分100分卻只得19分,較前一年跌5分,當中涉及兒童權利、政策及設立兒童權利委員會等議題皆被評為零分。
兒童權利大使透過兒童權利關注會內5,000多名會員(6歲至18歲)的討論及投票,投票選出2023年十大貧窮兒童關注政策,從貧窮兒童角度出發,指出政策在落實《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不足之處,要求未來一年政府跟進。當中最多人關注的是住屋問題,兒童希望最想告別居住劏房及籠屋等惡劣居所,其次是教育承擔不足及醫療服務等(詳見表)。
本港回歸20多年來,本地生產總值錄得大幅實質增長,惟「貧富懸殊」和「貧者愈貧」的問題是愈來愈嚴重,反映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由2001年0.525上升至2011年的0.537,2016年更高達0.539。最貧窮及最富有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增加,最高收入組群人均住戶收入在2022年第二季高達的4.93萬港元,同期最低收入組群人均住戶收入,則只有1,500港元。加上疫情肆虐近3年,防疫抗疫措施令百業蕭條,當中生活在貧窮家庭中兒童乃是最脆弱的群體。
貧窮兒童投票選出要求政府2023年關注的十大議題
1.房屋政策不善、土地及公屋供應不足,貧童蝸住籠屋板房劏房問題嚴重
2.教育承擔不足,學生資助不足;資助申請資格及範圍欠善,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童在學習及接受服務上面對問題
3.醫療服務欠善,門診預約困難、輪候時間極長
4.社會福利–綜援金額不足、兒童生活困苦
5.街童、疏忽照顧兒童問題及6歲以上課餘託管服務欠善,無為貧窮家庭設立寄宿學校問題
6.貧富懸殊問題嚴重,跨代貧窮問題未解決
7.香港兒童不能申請內地媽媽來港團聚問題
8.缺乏整體處理兒童貧窮政策、無兒童中央數據庫、有制定貧窮線卻欠滅貧指標、無兒童影響評估機制
9.新移民學童及家庭面對歧視,缺乏立法保障免受歧視
10.未設立兒童專員及兒童權利委員會,無就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進行本地立法

民間兒童專員報告揭示本港每4名兒童,便有1人活在貧窮境況。(陳德賢攝)

團體要求政府關注貧窮兒童問題。(陳德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