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新療法 病人可在家自行注射

2023年01月26日 01:0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大學醫學院為免疫缺乏症患者,引入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新療法,由以往每4周往返醫院1次接受靜脈注射,改為患者可在家自行注射,毋須再舟車勞頓,亦可節省醫護人手及診症時間,推算每名患者每年可節省2.5萬元醫療成本。本港現有逾20名病人正接受皮下注射作替代療法,醫學院指藥物由外國供應,會再研究利用本土血製品作為注射藥物,令供應穩定,惠及更多患者。
免疫缺乏症患者Vivek Mahbubani(阿V)今年40歲,是一名棟篤笑藝人,經常走訪世界各地演出。他分享2020年起經常生病,求醫後確診免疫缺乏症,需每4周回醫院接受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頓時感晴天霹靂:「我喺外國做嘢都要計住時間,夠4個星期之前一定返香港,覺得好大壓力,對我真係好大影響!」至去年醫院提出可讓他以皮下注射作替代療法,他遂帶上所有需要用品飛往英國,更笑稱:「搭緊火車嘅時候注射,我真係好想可以去外國做嘢,有呢樣嘢解決咗好多問題。」
免疫缺乏症即免疫系統出現缺陷或紊亂,以致免疫功能受損,未能有效對抗細菌、病毒,或其他變異細胞,包括癌細胞等。港大醫學院臨床免疫科主管兼臨床助理教授李曦說,免疫缺乏症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原發性免疫缺乏症即先天免疫系統功能失調,主要由基因出現變異而引起,很多個案均與遺傳有關;續發性則因不同因素而破壞免疫系統,從而增加其他疾病或併發症的風險。他舉例說,病人確診癌症後需接受化療,「好同壞嘅細胞都殺晒」,一般有四分一淋巴癌患者化療後會患有免疫缺乏症。
另一名免疫缺乏症患者,71歲的退休人士羅女士於2016年確診淋巴癌,需要接受化療,其後再發現血液中免疫球蛋白不足,起初經常需要舟車勞頓往返醫院接受靜脈注射,「有時一去無咗半日,好攰!」直到2020年,她改為使用皮下注射作替代療法,羅指疫情下毋須進出醫院,感染機會大減,因而感到「好彩」。今年3月她又計劃到加拿大探望已3年不見的女兒,「以前無諗過自己可以行得開,更估唔到旅行都可以去,唔使再視像先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