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藥房老闆涉案被捕。(郭垂垂攝)
1/3
港府自2004年開始向假難民提供每月1,200港元的食物津貼,但假難民將「人道援助」當成生財工具,過去多次被揭發勾結本地幫,靠轉售食物卡換取的貨物套現。執法部門經調查後,相信有詐騙集團以現金6折收購發放予假難民的「電子食物卡」,再以7折轉售以該卡所購買的食品予附近藥房,賺取差價。集團成員亦利用附近住宅單位作儲存所購買的食品,作稍後分銷用途。
執法部門在前日(16日)收到舉報,指懷疑有人用上述手段獲取利益,人員經情報收集後,今日(18日)採取行動,掩至油麻地文英街一間藥房及渡船街一間超級市場搜證,並且登上文英街一大廈單位搜屋,相信該處被用於儲存涉案貨物,期間在上述各地點檢取一批證物,包括約13萬港元現金、白米及花生油及汽水等,市值約1.4萬港元。行動中,人員以涉嫌「串謀詐騙」及「處理贓物罪」拘捕6人,當中有3男1女(42至50歲)為本地人,包括藥房老闆、1名藥房職員、1名超市男經理及1名姓鄺(50歲)女子,另有2名持「行街紙」的印度裔男子。
據了解,案件背後牽涉一個人稱彭太的「蛇頭」,她不時在油麻地區內的超級市場掃貨,再指示南亞裔假難民用他們的食物卡付款。由於她購買的貨物數量龐大,超市職員會代為搬貨,之後彭太再將貨物「轉手」,分別售予同區士多、藥房或家庭主婦,扣除向假難民「買貨」的費用,賺盡中間差價,估計月入8至10萬港元。
消息指,彭太的「生意」過於明目張膽,引起街坊注意及作出舉報,有人懷疑知道罪行快將敗露,近日已畏罪逃離本港,目前去向未明。另外,被捕的鄺女據報是彭太的拍檔,主要負責將貨物轉售到藥房。所有被捕人士現正被扣留調查,行動仍在進行中,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涉案的食物卡是社會福利署透過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ISS)發放。社會福利署回覆傳媒查詢,指事件轉介執法部門跟進,該署會全力配合調查,如發現有違反使用人道援助的條款或事件牽涉刑事成分,該署定必按既定規例及程序嚴正處理。

檢走一批懷疑涉案貨物。(郭垂垂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