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人口高齡化,已成為香港社會無法迴避的挑戰。據政府統計處最新數字,截至今年中旬,超過65歲或以上的長者佔本港總人口21.9%,即是每5人就有1人是長者,且預期高齡化趨勢會持續,估計在2046年,本港每3人就有1人是長者。隨住醫學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不少人即使上了年紀仍不失魄力,然而「更鋒利的刀終究也有生銹的一日」,怎樣提升長者生活質素,以及減輕照顧者的壓力,乃相當重要的社會課題,畢竟本港愈趨普遍的「以老護老」現象並不理想。向來致力打造智慧城市,為長者營構年齡友善的香港科技園公司,今年連續協辦第7屆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並於上月圓滿結束。早前《東呼即應》團隊都有前往現場,看看最新的科技及產品,如何幫助老友記居家安老,頤養天年。
以關懷長者為出發點的樂齡科技並不冰冷,部分產品更相當「好玩」,譬如把樂齡元素融入遊戲中,不但老少咸宜,又可以增進長者的人際關係。醫念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始創人及總監許天浩表示,發現長者們對傳統的認知訓練不太感到興趣,所以希望利用遊戲,透過玩樂同時進行訓練,去幫助他們。而「腦有記」認知訓練系統,遊戲包羅萬有,將科技融入生活同運動。治療師或社工可藉着數據來監察訓練進度,或可見到有否現退步的趨勢,這樣就可以幫助跟進情況,而長者參與過程時,社交活動亦會增多,新設計的「智能枱」就可以讓大家以互動形式打麻雀,玩一玩不同的遊戲,讓他們在開心玩樂的同時,亦有助預防認知障礙症。
過去3年疫情,獨居長者無奈要自我照顧,多間公司開始重視「遠距離診症」科技。Chi Man公司所研發的「智慧診所」就是其中之一,應用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始創人及行政總裁林志文,指產品對一般長者和長期病患皆適用,可以幫手預約醫療人員或立即找醫生診症、或提供護士諮詢服務。病人亦可透過「智慧診所」自行檢查,方便有長期覆診需要的患者,診所更可以提醒病人食藥、量血壓、測血糖等,減低發病風險。
各式各樣的樂齡科技產品,無疑是改善長者生活起居的法寶,但實情是研發過程中,不少公司都面對一些難題,如「腦有記」因為配音語言、「智慧型診所」則因為數據私隱問題而遇上阻滯,其他諸如資金或人手招聘都頗為棘手,不過科技園都有提供很多資助、及一系列支援等,讓相關產品推廣至市場,逐步走入市民的生活中。其實科技園公司透過一系列「創科培育及加速計劃」,為初創企業提供資金,實驗室、辦公空間、投資網絡、專家指導等,在充分的支援下,有園區公司成功研發出一些科技產品,針對長者的行動及飲食而設計,以減少或監測長者在家中跌倒,或在進食時出現意外的情況,亦有助醫護、安老院舍員工減輕工作負擔,體驗科技產品所帶來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