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1/2
2023年來到最後一天,本港雖全面與世界恢復往來,然而經濟反彈不似預期,貧富兩極化更加惡化,基層兒童百結愁腸,最受影響。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和兒童權利關注會今日(31日)發表民間兒童專員報告,為過去一年政府的扶貧表現評分,當中在包括貧富懸殊、歧視新移民等4項議題被評為零分,組織亦提出2024年10大關注政策,最受關注的是貧童蝸住籠屋、板房及劏房等問題。
本港「貧富懸殊」和「貧者愈貧」的問題是愈來愈嚴重,最高收入組群人均住戶收入在 2023 年第一季高達的5.4萬港元,同期最低收入組群人均住戶收入只有1,600港元。政府在2023年除了簡約公屋及改善一些福利措施外,在處理貧窮、貧富差距、醫療及社會福利等社會挑戰,未見太大進展。
根據最新長遠房屋策略報告,2023年本港有12.75萬戶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較2020年的12.2萬戶增加,當中劏房住戶有9.36萬戶(2020年為8.9萬戶)。本港公屋平均輪候年期仍漫長,醫療、滅貧指標、家庭團聚等多項政策亦毫無進展,禁止因新移民身份而歧視的立法保障更無跟進,扶貧政策力度亦不足,表現仍不合格。
2023年底透過兒童權利關注會內5,000多名會員(6歲至18歲)的討論及投票,投票選出 2024 年10大貧窮兒童關注政策,從貧窮兒童角度而言,指出政策在落實《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不足之處,要求未來一年政府跟進。2023年民間兒童權利專員報告提出議題評分方面,有4議題零分,包括貧富懸殊問題嚴重,跨代貧窮問題未解決;香港兒童不能申請內地媽媽來港團聚問題;新移民學童及家庭面對歧視,乏立法保障免受歧視以及未設立兒童專員及兒童權利委員會,無就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進行本地立法。
至於貧窮兒童投票選出要求政府2024年關注的10大議題方面,排首位的房屋政策不善、土地及公屋供應不足,貧童蝸住籠屋板房劏房問題嚴重,與過去兩年的位置一樣,為兒童認為政府首要處理的議題。組織亦提出12個建議,包括徹底解決貧窮問題,當中提及向中小學生貧困學生提供免費早餐或午餐,從實際層面協助基層。

機構發表民間兒童專員報告,指復常後貧富懸殊惡化。(陳德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