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政府未善用土地 有議員促重新審視郊野公園邊陲及綠化地建屋

2024年01月24日 17:4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議員促請政府重新審視郊野公園邊陲和綠化地帶建屋的可能性。
離島區發展滯後,有議員今(24日)提出「善用土地資源,加快發展離島地區」的議員議案,指大嶼山在內的離島現時尚有大批土地未被充分利用作發展用途,促請政府深入研究如何善用離島,尤其是大嶼山的土地資源,更有議員指出「路通財通」,但離島「路不通」,政府應基建先行,完善社區配套。
提出議案的議員葉劉淑儀指離島有很多珍貴資源,離島達208平方公里,佔香港整體面積四分之一,人口約26萬,但離島人口老化相當嚴重,主要原因為交通不方便,年輕人難以找工作。她表示,離島有大量土地供應來源、迷人海灘、寺院,但大嶼山發展面對很多困難,交通不暢達,稱有人想去大澳,起碼一個半小時,且道路彎多危險,而碼頭陳舊,令遊客難以去遊玩,她又斥南丫島等於港島6分之1,但因為交通不暢達而無法發展,而南丫島石礦場又現成平整的土地,只要政府投資基建,可以做到非常優美資源;至於大嶼南土地9成土地為私人擁有,但政府沒有諮詢,收地更沒有沒有賠償;改善梅窩由2014年開始只到了第二階段,稱梅窩碼頭「豆腐膶」地方,發展卻要超過15年,費用超過10億港元,斥發展太慢,費用太高。
另一議員陳學鋒表示,東涌東首批居民今年開始入夥伙,但要等到5年後,東涌東站才可啟用,情況並不理想,又質疑班次能否追上加入的18萬人口容量,滿足整整30萬人口需要,他指大嶼山南北只能靠一條又長又窄的東涌道,而每逢打風落雨,大澳就會變成孤島,斥離島社區配套設施遠遠跟不上,東涌至今一個標準的運動場、文娛中心都沒有,建議政府要「基建先行,完善社區配套」。
在土地運用方面,議員管浩鳴指出,目前郊野公園佔本港土地總面積大約四成,為住宅用地總面積的6倍。相較於鄰近地區如日本、南韓和新加坡,本港郊野公園的範圍更是「大到唔成比例」,然而公園的範圍就比香港小20倍的新加坡,總面積雖然不及香港,但居民卻滿意當地的綠化及保育工作,令新加坡贏得「花園城市」的美譽。相反,香港即使有四成的土地被劃作郊野公園,卻被稱為「石屎森林」。因此要綠化城市應該「重質不重量」。
他重申郊野保護和生態保育值得支持,但不應忽略城市規劃和郊野公園的終極目標是以人為本,目前有以10萬計基層市民要捱貴租、超過20萬人蝸居於環境惡劣的劏房籠屋,質疑作為負責任政府,是否應該這樣,更指本港有不少未有發展用途的土地,偏偏就「得地無所用」、「繼續曬太陽」,反問「環保意識係重要,難道就可以凌駕一切以民為本的宗旨」,促重新審視郊野公園邊陲和綠化地帶建屋,或興建配合社區配套和產業發展用途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