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踩單車危機勿忽視 安全第一免淪道路炸彈 

2024年03月20日 19:4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為實踐節能低碳生活 ,愈來愈多人開始以單車通勤,亦吸引不少年輕男女踩單車。不過,在馬路及公路上踩單車頗危險,隨時淪為「道路炸彈」,「東呼即應」探討踩單車的安全問題。有經常在公路踩單車的車手提醒,除必需做足安全措施,同樣重要的是加強與其他司機構通,例如停燈時打招呼、微笑,確保對方知道自己的存在。有議員建議強制所有踩單車人士,必需佩戴頭盔。
近年涉及馬路和公路的單車意外頻生,單在今年二月份,就發生兩宗公路單車的交通事故,其中一宗事主年齡只得27歲,懷疑很久沒有踩長途單車而喪命;而另一宗則因失控自炒導致昏迷。有數據顯示,發生在行車道路的致命及嚴重單車意外比率,介乎45%至67%,明顯較單車徑和其他地點更高。不過,法例沒有訂明公路不許踩單車,更何況「刺激」的運動,也一定會有一班捧場客。究竟在公路踩單車要留意哪些安全貼士?單車手又如何令其他汽車司機,留意到他們的存在?
曾經以單車環遊世界的劉錦滿認為,不是每條公路均適合踩單車。如果可退而求其次,寧願繞路亦不要選擇高速公路踩車。以龍翔道為例,雖然可以踩單車,但由黃大仙至葵涌,他更建議選擇經由石硤尾,避免以身犯險。近期公路單車意外頻生,根據運輸署紀錄顯示,去年在行車道路發生、涉及單車的交通意外共841宗,佔整體交通意外宗數的5%。為避免人車爭路的情況出現,劉錦滿提醒,在單線可轉左或直去情況下,建議單車人士在停燈時,謹記不要停在閘角路邊,應該停在路口中間,以減低意外發生。他又建議,踩單車人士要多花時間,領略馬路文化與規矩,多與司機溝通,例如停燈時打招呼、微笑等,確保對方知道自己的存在。
運輸署去年有意就道路安全法例作出修訂,當時議員林哲玄建議,強制踩單車人士、機動三輪車司機和乘客,以及電單車側車的乘客佩戴頭盔。本身是醫生的林哲玄受訪時表示,以往做實習醫生時,每晚都有人因踩單車意外而入院,其中不少因無戴頭盔,導致頭部嚴重受傷,甚至醒不過來、死亡或變植物人的個案。現時在馬路上,經常看見踩單車人士不守交通規則,而衝紅燈、逆線行駛等可說是司空見慣,非常危險。林認為,若香港要發展為「單車有善」的地方,除了教育、宣傳、執法及法例提升之餘,配套亦要做好。
發展局於前年宣布,致力推展荃灣灣景花園至屯門掃管笏段的單車徑,完善「新界單車徑網絡」。而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指出,政府須把基建工程開支,控制於財政上可持續的水平,而正在前期規劃或構思階段的項目,會因應項目重要性等因素調整推展進度。發展局高官早前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拖延多時的荃灣至屯門單車徑,部分工程施工計劃需要推遲。《東呼即應》認為,以單車發燒友的立場,香港單車徑只有那幾條,且斷成一截截,相當掃興。然而,光是一段荃灣到屯門的單車徑,也一拖再拖,更遑論未來計劃增設單車路駁通全港、圍繞九龍新界,也不知道要等到何時。